7%的中国定位
7%的增长目标,需要一个自我定位和国际定位。一个7%的增长,年度增量为8000亿美元,是美国年度增量的一倍。
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15年GDP增长目标为7%左右。相比上一年,这个预期目标下调了0.5%。
新的增长目标,引起全球关注。当然,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欧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还是15个非洲国家、13个亚洲经济体和3个拉美国家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所以,中国已没有理由不让自己引起世界关注。
英国《每日电讯报》此前在盘点“全球金融灾难的10个警示征兆”时,列在第一位的就是“中国经济减速”。
美国智库IHS环球透视亚太首席经济学家拉吉夫·毕斯瓦斯(Rajiv Biswas)也注意到了这一变化,他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认为,7%的增长目标反映出“中国正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低收入国家向现在的中等收入国家过渡。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GDP增速放缓也在预期之内”。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朱宁认为,2015年GDP增长将更加贴近7%。他的理由也是两方面:欧洲、日本包括新兴市场在内的国际需求都有减弱趋势,同时,国内出口和工业制造非常疲软,房地产及其相关的泛金融领域增速减缓的风险上升。这都对中国转型形成了一定的压制。
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院长罗伯特·布鲁纳(Robert Bruner)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是,世界对中国的增长预期发生了变化。他说,“很重要的一点,不仅仅是保持增速,而是改变预期。如果大家都预期10%,从10%到7%,人们会觉得‘变穷’了。”
罗伯特提供了一个更加辩证的视角。他说,其实,7%依然是很高速的增长。但预期变化,人们就会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从而呈现出一种“经济减速”的状态。
7%确实不低。要知道,中国经济规模已居世界第二,基数增大,即使是7%的增长,年度增量也达到近8000亿美元,约等于土耳其(2013年7606亿美元)的经济总量,而美国目前的年度GDP增量仅为不到4000亿美元。
从全球各国增长速度看,7%也是中高速范畴。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发达国家GDP预期维持在4%以下;发展中国家,印度预期GDP增速将超过6%,巴西将GDP增速预期从1%下修至0.8%,非洲最大经济体尼日利亚经济料将增长4.9%。有机构预测,全球经济将在2015年增长3.2%,相比2013年和2014年的3.3%增速进一步放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