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的国际影响
少一个0.5%的预期增长,已经开始真实地影响跨国企业的投资方略,引起资金的观望。
经济预期下调,必然要承受下调的成本。从2014年的“7.5%左右”到2015年的“7%左右”,少一个0.5%的预期增长,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实际上,有些后果已经出现端倪,资金的外流就是其中一个体现。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教授杨涛(Dennis T. Yang)就提醒说,如果中国的增长预期是10%,他们会在中国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但如果中国预期增长正在下调,他们就会更谨慎,甚至选择在别的经济体投资,例如印度。
GDP增长预期是一个总的“锚定”,锚一动,船也就跟着动了,比如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杨涛说,之前,人们认为人民币会继续升值,甚至会升值10%,这让在中国投资很有吸引力。但增长预期带动了跨国企业投资变向,投资改向带动了资金外流,人民币升值前景也将随之改变。
上海交通大学的朱宁教授也分析说,有些现象已经出现,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在过去5年中,有许多跨国企业把在中国的投资和经营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方;
第二,像李嘉诚的长江集团等国际投资商,开始变现在中国的物业或者人民币资产,这是我们对资产端的担忧;
第三,前一段时间国内QFII额度没有用掉,沪港通开通后反应没有预期热烈,这也反映国际资本对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风险和机会之间权衡有了新的思考,即风险可能会越来越大,而投资回报可能会相比前一段时间有所缩小。
怎么应对这种变化?在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看来,当前一个社会共识是,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挑战与过去有很大不同,不是短期冲击,而是长期转型。
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已经很是适应。她在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时认为7%对她来说是正常的。她说,经济下行压力大,关键在于制造业要加快速度,走上自主创新的道路,“创新技术特别重要”。制造业困境在于解放思想,要有一种社会责任担当,不能仅为了盈利才做制造业。
春华资本集团主席胡祖六则愿意从更长的视界来观察中国经济。他分析说,从中国国情、国际经验与经济增长理论等方面综合判断,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增长与发展时期。
不过,这个新增长时期的中国经济也并非没有吸引力。杨涛认为,7%的增长基础上,中国可以做很多事情。
他提醒说,中国需要真正注意的是,如何找到增长的新引擎。他举例说,很多中国经济的观察家认为,中国的金融市场很无序,而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潜在动力就在于提升金融市场的效率;
此外,杨涛还认为,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的消费市场还欠发达。所以中国两会上强调促进消费,让经济转化成消费型经济。但如何实现?实现了这点,就可以找到新的增长点,来维持高速的增长,产生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