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对话世界:国际化怎么走 (7)

两会对话世界:国际化怎么走 (7)

“中国制造”未来

“国人到外国买马桶盖,让外国人到中国来买格力空调。”全国人大代表董明珠说

郭广昌委员的建议折射出的事实是,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在设法搭国家战略的“班车”。

当然,走出去的同时,还需要有着坚实的产业支撑。本届政府已把“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作为结构优化的主要目标。

不仅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还着重加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发展,目前已设立了400亿的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创新决定着“中国制造”的未来。严诚忠教授恳切地说,“我们的‘一带一路’战略,应该不仅要有技术,还要有创新。不仅要有‘MADE IN CHINA’,还要有‘CREATIVE IN CHINA’。我们目前最大的瓶颈在于国际化人才,既缺乏应用型创新人才,又缺乏国际化人才。当然,在自贸区也同样存在人才缺乏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知识产权局前局长、党组书记田力普对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也很深刻。他告诉《国际金融报》,科技创新,普通老百姓不一定有深刻认识,但从国家角度考虑还应该有大的加强。“我比较关心的知识产权保护应该进一步加强。难度在于全社会的意识,文化,甚至在于教育。要容忍失败。比如我们就应该鼓励草根创新,美国人叫车库创新,我们国家在这一块还是要加强,要支持,需要什么支持什么。”

“创新不仅是技术,更包括商业模式创新。”胡祖六认为,“必须大幅增加人力资本和研发创新投入”。国际经验表明,创新和技术进步需要雄厚的人力资本和研发投资。中国目前研发投入仅占GDP的1.8%,远低于一些国家3%的研发支出比重,更是远远低于韩国和以色列的5%。

只有创新,才能让中国制造摆脱现有的困难局面。全国人大代表董明珠不认同2015年是“中国制造”死亡之年的说法,每年都有企业优胜劣汰,她的对策也是自主创新。“国人到外国买马桶盖,让外国人到中国来买格力空调。”她不止一次地这样说。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