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涵养新农村的文化命脉

如何涵养新农村的文化命脉

——代表委员建言新农村文化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建设?应怎样照顾到贫富差距地区不同的文化建设?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热议。

建设新农村,如何留住乡愁?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说,一段时期以来,传统村落空间、民俗样式、传承人等文化资源流失加剧,制约新农村的发展。因此应该对传统村落进行文化内容补给,发掘盘活农村文化资源,激活农村文化的活力。在一些传统村落,要充分尊重当地的民俗信仰,鼓励恢复乡约民规。同时,专家学者可以组织志愿者,帮助开展乡村口述史整理,修复家谱、族谱,留存村落记忆,增强传统村落的向心力,增强村民的文化凝聚力。要关注农村自身文化建设,涵养文化水土,修复文化生态,留住乡愁,真正让人们有家园的归属感、家族的荣誉感、家庭的幸福感。

自2013年起,浙江省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经过两年的发展,目前农村文化礼堂已超千家,为农民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活动场所。文化礼堂整合行政村现有的文化阵地,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形成农村文化综合体,意图打造新时期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但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文化发展经验能不能复制到相对尚不发达的地区?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甘南县兴十四村党支部书记付华廷认为,浙江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在全国有一定的示范意义,但其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并不容易推广。比如在黑龙江,目前有些地方的文化场所、文化设施尚不健全,因而最重要的工作仍是加大老少边穷地区的文化投入力度,多建设一些图书室、文化广场、广播站、乡村小剧场等农民需要的基本文化场所。付华廷说,在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建设的作用很大,可以凝聚人心、激发正能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不能重经济轻文化。没了文化就没了根,政府要以文化工作衡量干部,要像重视经济一样重视文化发展,让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盛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孝义认为,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非常重要,而其中的重中之重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经济发达地区也好,欠发达地区也好,普遍面临的是农村文化人才紧缺的问题,特别是文化管理人才更为缺乏,因此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应是当务之急。杨孝义认为,培养农村文化人才要分三步走,第一要培养乡镇文化站站长,提高其组织协调能力,同时制定考核标准对其进行考核,让优秀人才能够发挥作用;第二要培养农民文化带头人,并由文化带头人组建各种群众文化团体;第三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对有一技之长的农民进行文化业务技能培训。

比如,黑龙江省富锦市通过两年时间实施了农民文化带头人工程,出资让农民文化带头人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并要求他们根据所在村屯的实际情况制定五年文化发展规划,组建文艺团体,创建群文品牌。通过两年的运作,富锦市打造了“北方秧歌城”群文品牌,每个乡村都组建了两支以上的秧歌队,吸引了全市1/4的农民加入其中,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

在农村的文化建设方面做出有益尝试的还有安徽省。按照“一场(综合文体广场)两堂(讲堂、礼堂)三室(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室)四墙(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的建设要求,2013年,安徽省首批20个省级农民文化乐园试点建设启动。2014年,省级试点范围扩大到100个,覆盖了全省16个市。与此同时,各市也参照标准自行开展试点。如今,“吃饱三顿饭,就到乐园转”,农民文化乐园已深入农民群众的生活。为了让建起来的农民文化乐园转起来,每个乐园统一配备1名专职、2名兼职管理人员,建立各种农民业余文艺团体、协会,定期开展文化志愿辅导,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文化活动经费补助和宣传文化员工作补贴。按需点菜、群众下单,八项服务,便民乐民,标识统一、制度上墙……农民文化乐园接地气,为国家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提供了生动样本,作出了探路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表示,近年来,各地加强新型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一些地方,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居住环境改善,农民的精神生活却仍相对贫乏。特别是较为偏远的农村社区,既没有纳入乡镇的公共文化服务范围,也没有纳入当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总体规划,文化日益被边缘化,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缺失的现象也日益突显。

因此,郑晓幸建议应该加强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他认为,农村社区文化小康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目前,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比较缺失,应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鼓励社区群众自办文化,支持成立各类社区群众文化团队。引导和支持社区内的文化企业开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充分挖掘整合新型农民社区文化资源,将促进特色农业现代化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把文化建设融入新型农村社区发展。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