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经济:新玩法如何带动新消费?

暑期经济:新玩法如何带动新消费?

据《人民日报》报道:眼下正值暑期,夏日消费步入爆发期。从冰镇饮品、防晒神器到避暑度假产品和服务,多样化需求带动各类暑期消费“热力”全开。夏日经济动能澎湃,映射出国内大市场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XxjpsgC007111_20250714_PEPFN0A001

7月12日,游客在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青山公园泛舟赏荷。新华社发(吴永华 摄)

夏日炎炎,挡不住消费市场的滚烫热度。从贵州的沉浸式红色文旅到浙江的宋韵穿越体验,从青岛啤酒节的热闹喧嚣到银川马拉松的活力开跑,这个暑期,多样化的消费场景如星火燎原,点燃了夏日经济的熊熊火焰。暑期经济的蓬勃态势,绝非偶然的短期爆发,而是消费供给侧创新升级的必然结果——在沉浸式体验、业态融合与政策引导的多重驱动下,国内大市场正展现出供需双向奔赴的强劲动能。

沉浸式体验重构消费场景,让“打卡式消费”升级为“沉浸式投入”。沉浸式体验打破了传统消费场景中单向输出的桎梏,致力于挖掘消费行为背后更深层次的价值创造。贵州红飘带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依托 96处异形投影面,将冰冷的历史文献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沉浸式场景,让游客深刻感悟到革命精神的伟大;浙江横店影视城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在复原的茶坊酒肆里,杭州学子王梓身着宋制汉服,与300多名“宋代商贩”互动,沉浸式感受汴京繁华……这种以科技赋能文化、以互动增强参与的创新模式,如同打开了消费市场的“任督二脉”,极大地提升了消费黏性。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领域加入沉浸式体验的探索,在守住文化本真与技术底线的前提下,不断拓展体验的边界,让历史更可感、文化更亲民、消费更具温度,真正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为消费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生命力。

业态跨界融合打破消费边界,让“单一消费”拓展为“多元生态”。暑期消费早已跳出“买件商品、游个景点”的传统模式,呈现出“1+1>2”的融合效应。江西安源区将哪吒主题灯光秀与景区游乐结合,打造“白天游玩+夜间观演”的全天体验,周末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四川遂宁影院推出“票根换文创”活动,观众凭电影票根可兑换海报、钥匙扣等周边,带动观影人次突破5000;银川马拉松不仅是一场赛事,更串联起产品展销、美食体验,直接拉动消费近亿元……这些融合不是简单的业态叠加,而是通过场景互补、资源联动,构建起“消费生态圈”,让消费者在一次出行中收获多重满足,也让市场从“单点火爆”走向“全域繁荣”。各地要进一步挖掘本地特色资源,推动“文旅+农业”“体育+教育”等更多跨界组合,打破行业壁垒,建立资源共享机制,让融合业态既能保留各自特色,又能形成协同效应,持续为消费者带来新鲜感与获得感。

政策与市场协同发力,为消费活力装上“双引擎”。消费市场的繁荣,既需要政策精准引导,也离不开企业主动创新。浙江东阳推出“乘高铁免费游东阳”活动,凭火车票即可免费游览景区,用诚意降低消费门槛;江西安源区发放“辣红安源”消费券,通过“政府补贴+商家让利”模式,带动消费超1500万元;银川作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规划新增体育用地近百公顷,为户外运动铺路架桥。而企业层面也积极响应,影院推出优惠团购票,户外用品店精准备货,形成良性互动。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既让政策红利转化为消费动力,又让市场创新有了制度保障,形成供需两端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从文旅到夜经济,从影视到体育,暑期消费的火热图景,勾勒出国内大市场的深厚潜力。当供给端持续打磨体验、跨界创新,当政策端不断优化环境、精准滴灌,消费市场的活力便会如夏日阳光般炽热持久。这股活力不仅照亮了这个夏天,更预示着中国经济在内需驱动下的广阔前景——只要始终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持续推动供给侧升级,国内大市场就会不断释放出澎湃动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宣讲家网 黄登明)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王灿熙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