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2)

农村“空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2)

赖钟雄委员认为,要解决农村“空心化”的问题,有几种方式:一是通过培育各种行业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农村社会基础修复或重建起来。对极度“空心化”的农村,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可以逐步地、审慎地进行合村并组。二是要对农民进行培训,也可以引进其他领域的人才。三是,要提供比较好的软硬环境,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李成贵委员指出,一些村庄的消失带来了大量闲置土地,要进行各种渠道、多元化的探索,因地制宜配置好这些资源。

对此,张晓山代表认为,要让农民也能够合理合法地,分享到土地从农业用途转为非农业用途的增值收益。

张晓山代表认为,中国正处在转型时期,农业农村也是混合型多元化的,一方面有很多小规模农户,另一方面也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当前,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并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传统农业经营主体并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靠谁?要靠那些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对此,赖钟雄委员认为,“互联网+农业”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李成贵委员认为,在“互联网+农业”,或者说“鼠标+黄土地”方面,现实中已经有大量应用,如物联网、智能农业等,而且出现了很多亮点、很多经验。

张晓山代表对我国农业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说,要给那些有志于农业领域创业的人创造好的制度环境和生活环境。一是把传统文明的精华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在农村能看见蓝天,有新鲜的空气,池塘里有青蛙叫。同时,房子现代化,能洗上澡、有生态厕所。”二是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让优质资源能够实现更均匀的分布,更多地向基层和农村倾斜。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