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发展畜牧业的调研报告(2)

关于加快发展畜牧业的调研报告(2)

核心提示:应引导各地根据自身畜牧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引进相关大企业、大集团。同时大力培育和加强畜牧业新型经济组织和经济人队伍建设,实现分散经营的小生产和国际国内大市场对接。通过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引导养殖户合作经营等举措,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四位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以促进畜牧业大发展、快发展。

 三、**县发展畜牧业存在的几方面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虽然**县的畜牧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客观的讲,畜牧业总量还不够大,精品还不够多,一些严重制约着各地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使得**县得天独厚的耕地资源、草场资源、人力资源等一些发展畜牧业的优势条件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县内畜牧业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封闭式产业链条”,还具有很大、很深、很广的开发潜力。如果加以引导和扶持,县内畜牧业的发展还将有更为广阔的空间,还将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制约**县畜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融资难。**县畜禽养殖场(户)的数量虽然相对比较多,但养殖总量还不够大,个体规模相对还比较小。其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融资难的问题。95%的养殖场(户)在金融部门得不到贷款支持。即使得到金融部门支持的那部分养殖户,也基本上是通过农业方面的信用担保方式取得种植业贷款的。养殖场(户)贷款难的原因主要就是金融部门认定基础设施不具备抵押条件,其中的原由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养殖场(户)的场地、厂房没有土地证、产权证,在没有合法的抵押物的情况下银行坚决不给贷款。养殖场(户)想以畜、禽作抵押,因为活体抵押的风险太大,银行也不同意以畜、禽活体抵押。由于得不到金融支持,养殖场(户)只能处于“挣点儿花点儿”的状态,即,一边生产一边扩大规模,进而再扩大生产,然后再扩大规模,最终导致发展较慢。

针对融资难这一问题的建议:国家应针对养殖场(户)和畜禽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专门出台有关融资的优惠政策,适当放宽贷款“门槛”,增加抵押物范围,例如,可以将活体畜禽列入抵押物范围,以适当的价值先行评估,然后作为养殖场(户)的抵押物进行融资。可以将畜禽养殖场的场地、圈舍、机械设备、固定资产等列入抵押物范围,用以融资。可以将生产加工企业的品牌、厂区土地等列入抵押范围,创造更加宽松的融资环境,为扩大生产积蓄力量。总之,放宽贷款条件将极大的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二是疫情防控难。近几年来,国内外动物疫情此起彼伏,时刻威胁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虽然各地都比较重视畜牧业发展,也意识到畜牧业是促农增收的重要途径,需要加大投入,但往往各地的重视都是体现在“口头”上,表现在“文件”里,落实在“办公室”,一旦“动钱”了,就都“拿不出来”。特别是在动物疫情的防控上,防疫经费少,甚至没有,免费接种的疫苗不是品质不高,就是数量不够,与政府主导的其它方面投资相比,几乎是“九牛一毛”。而且在稳定畜牧兽医人员队伍上,为了减少财政供养人口数量,基层防疫人员都是“临时工”、“公益岗”,而这部分人一般都是“40、50”人员,年龄偏大,根本不具备专业技术水平,有些人甚至只是“挂名”。疫情是发展畜牧业的“潜在杀手”,一旦疫情大面积暴发,将对畜牧业发展造成毁灭性打击。动物防疫问题,特别是动物防疫人员队伍的专业化问题如果不能较好的解决,必将成为畜牧业发展的最大“隐患”。通过调查了解,**县在动物疫情防控上的投入都不大,无疑这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又一“重症”。

针对疫情防控难的问题的建议:国家和省应加大对畜牧防疫工作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在保障经费投入,保证疫苗供给,保证队伍专业化,保证队伍稳定性等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在稳定防疫人员队伍上,调研组建议应将本地非专业性的防疫人员,比如“公益岗”、“临时工”等,要及时予以清退,或者另行安排其它工作,要增加一批具备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特别是要将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纳入财政编制进行统一管理,这样对防疫人员可以有一种严格的约束力,经过统一培训后持证上岗,最终保证防疫工作的质量,确保各地不出现大的疫情,保持畜牧业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