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法隆寺地区的佛教古迹(2)

世界文化遗产——法隆寺地区的佛教古迹(2)

虽然存在诸多不明之处,但是法隆寺的创建时代却可追溯到7世纪前半叶圣德太子在世时这一点,通过发掘调查等已经得到了肯定。皇极天皇二年(643年),苏我入鹿袭击山背大兄王之际,斑鸠宫被焚,法隆寺却幸免无事。

另外,通过发掘调查以及建筑用材的采伐年代的科学的调查推断,现存法隆寺西院伽蓝是670年火灾后重建。 

建筑特色

法隆寺分为东西两院,西院保存了金堂、五重塔等建筑。东院建有梦殿、中宫等。

法隆寺西院的金堂,上层没有设房间将屋顶设为二重是为了外观的气派。金堂的斗拱称为云斗、云肘木,是多用曲线的独特款式。此外,二层的卍字形高栏(扶手)、将其支撑起来的“人”字形束也很独特。这些特色是仅能在法隆寺金堂、五重塔等处才能见到的样式,是日本7世纪建筑的特色。金堂内供奉着中国北魏风格的释加牟尼青铜佛像和药师如来像,这是日本最古老的佛像。

法隆寺是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时修建的最早的一批寺院之一

法隆寺是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时修建的最早的一批寺院之一

法隆寺西院的五重塔,是类似楼阁式的塔,但塔内没有楼板,平面呈方形,塔高31.5米,塔刹约占1/3高,上有九个相轮,是日本最古老的塔,属于中国南北朝时代的建筑风格。塔的特色是底层到顶层的房檐的递减率高,第五重顶层房檐的一边只有底层房檐的约一半左右。第一层内部东西南北四面各自安置著称作“塔本四面具”的塑造群像,其中80尊塑像为国宝。东面是“维摩经”中文殊菩萨与维摩居士问答的场面,北面是释迦涅槃,西面是分舍利、即印度诸国王分配释迦遗骨的场面,南面是弥勒之净土。其中,北面为释迦圆寂而悲伤的佛家弟子像尤为出名。

另外,法隆寺西院寺中用木刻版压成花纹的土墙大道,是法隆寺的一大特色

法隆寺东院的梦殿,是739年为供奉圣德太子而建造的八角殿堂。殿堂里安放着一尊高178.8厘米的救世观音像,这尊像一直以来作为秘佛(因宗教信仰的问题,通常不让人看到的佛像)进行供奉,长年用白布包裹着,几乎没有任何损伤。现在,只在春秋两季的规定时间向公众开放。

法隆寺在伽蓝配置上,可以称得上创造出了日本独自的新的美学意识

法隆寺在伽蓝配置上,可以称得上创造出了日本独自的新的美学意识

法隆寺东院后面的中宫寺珍藏着一尊木刻弥勒佛像,这是奈良雕刻的登峰造极之作。弥勒佛一腿绕在另一腿上,头微微侧向一边,一手太至腮边,显出庄严、泰然、若有所思的神情。 

历史地位

法隆寺是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时修建的最早的一批寺院之一,成为其后日本佛教兴盛的基础,是众多日本佛教徒的朝圣之地。法隆寺在伽蓝配置上,可以称得上创造出了日本独自的新的美学意识。法隆寺地区佛界古迹,被普遍认为是日本文化和宗教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建筑展示了从早期到现在的日本佛教历史,展现了中国佛教建筑与日本文化艺术融合的历史。

责任编辑:宋丽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