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展现合作共赢的中国智慧

亚投行展现合作共赢的中国智慧

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卢森堡之后,瑞士3月20日正式宣布申请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使申请加入这一中国倡议设立的国际金融组织的国家达到33个。学者分析,预计在3月31日申请截止日期之前,亚投行“朋友圈”还将进一步壮大。

面对亚投行建设的旺盛蓬勃之势,西方舆论多将其置于中美战略竞争的视角下考察,将亚投行视作中国改写世界秩序的最新案例。“我们不能落入地缘政治的话语陷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达巍认为,亚投行不是中国一家的“私家花园”,而是一个多边机制。亚投行秉持的是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它按照金融机构的规律办事,不是地缘政治的工具,不能用过时的零和思维去看待。

以合作共赢理念获得“好人缘”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东南亚时提出筹建亚投行的倡议,就立刻得到了有关国家的认同和积极响应。仅一年时间,就有21个国家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成为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今天,西方七国集团过半成员纷纷抢搭亚投行“末班车”。

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卫平看来,亚投行如此“火爆”并不出人意料,“因为筹建亚投行对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域内域外国家都是共赢的选择”。对亚洲发展中国家来说,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是当前的迫切需求。然而,现有国际金融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无法满足亚洲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融资领域的巨大需求。在此背景下,中国愿意用自身资金积蓄的力量以补全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短板,做的是利于亚洲经济发展的好事。而多个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对亚投行投出“信任票”,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们看好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商机,看好亚洲经济发展的广阔前景。

对欧洲兴起的“亚投行热”,受访欧洲学者多将其归因于中国经济的吸引力。“很多欧洲国家希望实现对外投资多元化。”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拉纳·米特表示,申请加入由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投行显示出它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东亚研究学院教授蒂姆·赖特认为,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很多欧洲国家不想错过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的机会。

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是互补而非竞争关系

作为亚洲多边机制的新平台,亚投行的建设引起了一些人对中国“另起炉灶”、挑战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疑虑。近日欧洲多国不顾美国反对申请加入亚投行,更是将这种疑虑无限放大。对此,中国政府反复重申:亚投行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是互补而非竞争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王永中介绍,现有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银行的目标是发放扶贫贷款,而亚投行的业务领域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各有侧重。

达巍表示,亚投行给出的是对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的补充方案而不是替代方案,“中国仍然是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的成员国,并没有退出现有机制”。

“亚洲如此广袤,多一家,即使多几家多边开发金融机构,也远不能满足区域发展的需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倡议筹建亚投行正是中国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的体现。筹建亚投行的出发点不是一己之私,而是基于亚洲国家普遍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共同心愿,是为了回应亚洲人民对改善基础设施、改善生存发展空间的强烈愿望。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