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是如何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在城市有稳定就业的常住人口实现市民化,但目前落实进度并不明显,特别是对跨省流动的7000多万农民工还缺乏政策安排。杨伟民指出,如果这一问题无法解决,一方面,我国城镇化率可能大大放缓,进而造成房地产市场的刚需难以释放。另一方面,农民工不能市民化将严重影响劳动力供给,带来劳动力成本刚性上升,最终会削弱我国产业的竞争力。
八是如何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一个区域的发展需要考虑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均衡,三者的失衡将可能带来收入差距拉大、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的问题。优化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调整空间结构理应成为“十三五”期间的重要任务。
九是如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期间应成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一个拐点,因此,要从过去重视生态建设、污染物治理转向有效约束人的开发行为,“避免一只手在修复,一只手在破坏。”
十是如何扩大对外开放。我国经济规模虽已居世界第二,但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企业管理技术、能耗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在思想上、政策上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要注重降低成本,保持竞争力。”杨伟民说。
明确发展五大导向
编制“十三五”规划,尤需置于国内外环境下考量。国际方面,徐林表示,多边博弈竞争更加激烈。世界经济在再平衡过程中艰难复苏,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孕育新的突破,围绕国际治理体系主导权和话语权的争夺更加激烈,能源结构和版图的变化可能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地缘政治导致我国周边环境更加复杂化。
国内方面,经过“十二五”的发展,综合国力和发展水平上了一个台阶。人力资本和创新资源的累积效应正不断发挥。再加上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潜力和空间仍然广阔。与此同时,风险和挑战也更加突显,包括成本优势逐步减弱,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周期性因素导致的潜在风险在加大等。
总体上看,中国仍然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全球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作为一个大国,需要有足够的战略耐心处理好在大国崛起过程中复杂的战略关系,维护好并利用好战略机遇期。”徐林说。
基于上述判断,受访专家认为,“十三五”规划要把提质、增效、升级作为引领新常态的发展导向,同时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要以深化改革来不断释放发展的活力,以创新驱动来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全面开放来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以包容发展来增进社会的凝聚力,以绿色低碳来提高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围绕着上述发展导向,徐林表示,需从七个方面强化政策和措施,包括: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增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310328,基金吧);促进“新四化”同步发展,构建“十三五”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深入融入全球经济,培育国际竞争的新优势;促进集约均衡发展,塑造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促进文化强国建设,弘扬民族精神的新风尚;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形成包容和谐发展的新局面;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家园。
“‘十三五’既然是以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为核心,制度的保障至关重要,我们强调要在产权制度、要素市场体系、财税制度、金融体系、投融资体制、价格、社会治理、法治等方面进一步加快改革进度,要形成能够给大家信心,能够对未来有稳定预期的制度保证。”徐林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