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制度不能“吃子孙饭,断子孙路”(2)

延迟退休制度不能“吃子孙饭,断子孙路”(2)

二、对于延迟退休制度的利弊分析

1、实施延迟退休制度的优势。首先,实施延迟退休制度能够提高劳动人口与退休人口的比例,减轻国家和家庭的养老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在一定时期收入一定的情况下,需支付的养老金总额同领取养老金的人数与领取年限相关联。而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受到退休年龄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领取年限的长短同退休年龄与人口预期寿命有关。因此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的情况下,延迟退休是缓解沉重的养老金支付压力的一个方法。

其次,延迟退休年龄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2013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提供的数字,2013年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经达到73.5岁。人均寿命得到大幅度增长,健康状况有了极大改善,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即便到了退休年龄,仍然具备继续工作的条件。同时,国民受教育平均年限的延长也推迟了就业起始年龄。假如退休年龄不相应延长,劳动力的就业年限、也就是人力资源投资回报期将缩短,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延长退休年龄能够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特别是充分发挥社会群体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等特殊人群应有的作用。

2、实施延迟退休制度的弊端。首先,这一制度会加剧人力资源供需关系矛盾: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人口都将超过2400万人,而新增的就业岗位也只有l200万左右,供大于求的缺口在l200万以上。如此来看,我国当前的人力资源本来就供过于求,如果大批应退休人员延长工作年龄,必然致使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矛盾更为突出。而大量的社会成员无法找到工作,不仅意味着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意味着今后养老金积累更加困难,其结果是年轻的劳动力人口进入老年后,其养老问题将会成为一个更加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其次,推迟退休年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养老基金巨额空帐的问题。按照何平主持的《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课题组的测算,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以每年1000多亿元的规模扩大。针对如此庞大的基数和如此快速的增长,即便是退休年龄每提高一年,养老基金增收40亿元,减支160亿元,可以减缓资金缺口200亿元,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增量的保障措施来缓解这个缺口,而不是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推迟退休年龄上。

最后,推迟法定退休年龄可能加剧行业间不平等,损害社会公平。目前我国实行退休制度双轨制。国家公务员退休后,退休金由国家财政支付。企业人员则为在职时由本人和所在企业向社保机关交纳养老保险金,退休后按所交保险金的多少计算本人的退休金。企业职工和政府公务员相比起来,公务员的待遇相对高且有保障,企业职工则完全不同。而且,对于企业职工来说在职并不意味着有保障,企业效益不好的话,随时面临着被裁员下岗等风险,而对于年龄较大但又不到退休年龄的下岗失业人员来说,不但要自谋生路维持生活,还要自己缴纳养老、医疗等各项保险,如果再推迟退休年龄就意味着还要缴纳更多的费用,这样无疑是更拉大了不同社会群体间的差距,有损社会公平。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