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广告硬推销
私密化、个性化是新媒体的特点之一。新媒体应当珍惜羽毛,避免过度商业化带来的受众反感和流失,以及长此以往对新媒体平台带来的生态破坏
盈利模式一直是新媒体的“痛”。观察国内外的新媒体平台和新媒体产品,能够真正实现盈利的并不占多数。但新媒体除了媒体属性之外,还是移动互联时代的入口,注定与传统媒体的运营有着截然不同的模式。
不知从何时开始,微博和微信用户的“朋友圈”中,各种代购、特卖、海淘等信息扑面而来,而那些“分享拿大奖”的诈骗活动也让不少人上过当。去年底阿里巴巴和腾讯以防止“过度营销”为名的相互“封杀”也让网友感觉不适。今天的微博和微信上,商业化的冗余信息已不再少见,长此以往,会对整个新媒体平台造成生态破坏。
也许是吸取了类似的教训,3月15日,微信发布《微信朋友圈使用规范》,对朋友圈中的内容从放任变成了规范管理,过度营销成为打击的重点。在微信看来,大量第三方应用服务中存在的过度营销,降低了微信用户的体验效果。而今年1月,微信刚刚推出了自己的朋友圈广告推广功能,营销变现之路不过刚刚开始。
新媒体不可能与营销彻底做分割,打造互联网入口,实现线上线下结合,打造闭环的O2O商业模式是几大平台运营商的目标,当前新媒体的目标是寻找内容生产与商业模式的平衡点,避免过度营销。
“新媒体探索新的盈利模式无可厚非,但过度营销不仅不会推进平台的建设,反而会让受众产生逆反心理。新媒体与社交媒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私密化、个性化是新媒体的特点之一,新媒体应当珍惜羽毛,避免过度商业化带来的受众反感和流失。”刘鹏飞说。
6剽窃成重症
一方面,新媒体上存在着大量随意、恶劣、掐头去尾的嫁接、转载和“洗稿”,法不责众成为默许的规则。另一方面,维权能力弱、维权复杂、维权成本高等也是传统媒体面临的困境
新媒体领域的版权纠纷呈愈演愈烈之势。去年6月,刚刚完成C轮1亿美元融资的今日头条被国内多家媒体起诉侵权,还没来得及喝庆功酒便成为各大媒体众矢之的;7月,经济参考报诉网易著作权侵权案一审胜诉……
近年来,新媒体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已经越来越强,几大视频网站正在着力解决版权问题。但面对拥有新技术、内容海量、传播迅捷的网络媒体,传统媒体依然面临着维权的困难和尴尬。当前,一方面,新媒体上存在着大量随意的、恶劣的、掐头去尾的嫁接、转载和“洗稿”,法不责众成为默许的规则。另一方面,维权能力弱、维权复杂、维权成本高等也是传统媒体面临的困境。
“应该说,我国《著作权法》在保护网络版权方面已比较健全,媒体遭遇侵权并不是法律缺失造成的,但媒体维权的确面临着一定困难。”业内人士介绍,之前新京报起诉某网站非法转载其内容,但当地法院却要求新京报按被侵权文章“一篇一起诉”,结果新京报要起诉7706次,只能无奈撤诉。
此种风气之下的新媒体环境,版权意识淡薄、版权保护不力,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其实都是侵权者,也都是受害者。
“传统媒体以成熟的采编队伍和巨额成本,采写了及时有效的重大新闻和难以复制的深度报道,大都被新媒体无授权无偿使用;新媒体很多投入巨大的原创内容,也轻易被传统媒体无偿转载。这样下去,新闻专业精神和专业队伍都会受到损害。”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李东东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直言当下的挑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