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肯定是有的,但权力监督之难,早已成为顽疾,在中央正风反腐的高压态势下,不少腐败分子为避免“拔出萝卜带出泥”,结党营私,形成攻守同盟,逃避监督、拒绝监督,“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正是对监督困境的形象概括,再加之,官员的“爱好”往往还被打上了“私人”的标签,大有“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架势,使得有效监督难上加难。
领导干部的个人爱好直接关系其从政道德和公权力的廉洁公正使用,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绝不是“小节”和私事,该选择什么样的爱好,该如何把控爱好,不仅需要其自律,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更需要再加上一把监督的“保险锁”。
因此,有效预防由“好”而“贪”、由“雅”而“腐”,必须用好监督这把“利剑”,一方面,监督部门要时时咬咬耳朵、拉拉袖子,甚至大喝一声、猛击一掌,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防止养痈遗患。另一方面,要推动监督方式从封闭转向开放,注重发挥媒体、网络、群众等新生监督主体的强大威力,开启全天候“探照灯”,这样才能让藏在“雅好”背后的“雅贿”无处隐形。
【启示与思考】
人们常说,人有好之,市必迎焉。其实,党员干部有一定的文化和历史积淀,懂点字画、古玩之类,有文人雅士的情趣、雅好、雅爱,并不全是坏事。可怕的是把“雅好”与权力交织,与利益挂钩,与老板结盟,沾上铜臭味,这种雅爱与官好的乌合,就十分危险了。正如赖昌星贿赂心得:“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领导干部一旦有了“爱好”“雅好”,一些人就会曲意逢迎,用“雅贿”来意思、意思。领导喜欢收藏,就送你字画、古玩;领导喜欢名车名表,就送你兰博基尼、劳力士;领导爱玩女人,就送你美女、二奶、三奶……让领导在“雅好”中神魂颠倒、迷失方向、听从安排。一些领导干部还洋洋得意,好自矜夸,自诩在收藏中“捡漏”,大发横财,最终也把自己“雅”进了监狱。
大量事实证明:“雅贿”是裹着糖衣的炮弹,是披着文化和历史外衣的“马甲”。党员干部可以有雅好,但切不可被“雅贿”蒙蔽了双眼,自欺欺人,把“雅好”当作谋利的工具和借口,“雅贿”也是贿赂,也是犯罪。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任何“雅好”都必须把握住公与私、廉洁与腐败的尺度,不能与不当利益挂钩。而廉洁自律、洁身自好,才是官员最好的“雅好”。那么,要防止官员“雅好”变“雅贿”,不仅需要各级纪检部门主动作为,加强日常教育监管和惩处力度;更需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洁身自好,坚持做到严以律己,清正廉洁,将为民务实清廉作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遵循。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