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把钥匙”是“去极端化”的有力武器(2)

“五把钥匙”是“去极端化”的有力武器(2)

坚持习俗的问题用尊重的态度对待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彼此尊重对方风俗习惯,对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都有重要的意义。1988年在全疆第一个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的泽普县,从上世界50年代起,持续不断地加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全县各民族干部群众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形成了当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就是要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出发,尊重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很多时候,每个民族往往把其他民族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看作是对本民族的尊重;把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轻视,看作是对本民族的歧视。所以,任何民族都不能以自己民族风俗习惯为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别的民族,更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地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尊重自己的风俗习惯,而自己却不去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然而,宗教极端势力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大肆宣扬“唱歌、跳舞是不清真的行为”“哭泣是对安拉的不满,戴孝是异教徒的行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鼓吹年轻人留大胡子、妇女穿蒙面罩袍是民族风俗习惯,是伊斯兰教的教义教规,不留大胡子、不蒙面、不穿蒙面罩袍服就不是真正的穆斯林。这些歪理邪说完全歪曲了维吾尔族传统习俗,必须正本清源,予以厘清。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充分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又要警惕分裂分子和宗教极端势力打着习俗和宗教的幌子,行分裂国家之实。鉴于此,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正确认识、尊重并以与时俱进的态度理性对待民族风俗习惯,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使之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和谐音符。

坚持宗教的问题按照宗教的规律做好工作

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已久,照理说大家对伊斯兰的基本要义和穆斯林的生活方式都不该陌生才是,可事实并非如此。

一部分信教群众为什么会被极端思想打动,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教群众没有基本的宗教常识。对此,要通过开办宗教知识培训班等形式,宣传和发扬伊斯兰教的中道、爱国、和平和善行等优良传统,使群众从思想上形成抵御和远离宗教极端的能力。喀什地区在部分县市乡村组织开展的,由成年群众自愿参加的法治和宗教知识讲座试点效果很好,应不断总结完善和推广。另外,如果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不了解宗教,用错误的方式对待宗教,就容易陷入宗教极端的阴谋。所以,研究宗教、认识宗教、尊重宗教和引导宗教应该成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着眼宗教的特殊复杂性,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在管理和处理宗教问题过程中不能伤害信教群众的情感,应尽量避免发生与群众对立的局面,要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对能够通过寺管会、宗教人士能够解决的宗教领域一般性事务,不要动用政法力量和行政手段,避免引发信教群众反感,激化矛盾。

促进宗教和谐,做好宗教人士的培训很重要。目前,南疆地区大部分宗教人士的文化素质、宗教学识,不能适应当前宗教工作的要求,切实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宗教学识、讲经解经能力迫在眉睫。培训要把严禁宗教干预行政、司法、教育、婚姻、计划生育,严禁宗教妨碍正常社会秩序、生产秩序、生活秩序等法治教育作为必不可少的内容。

坚持暴恐的问题用法治和严打的方式解决

任何法治国家、任何有良知的人绝不会姑息纵容暴恐行径。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民族和宗教信仰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任何诉求和意愿都必须通过合法渠道表达和解决。坚持“一反两讲”,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坚决维护宪法权威尊严,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各族群众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在全社会形成依法办事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范式。打击暴力恐怖活动要未雨绸缪,先发制敌,早发现、早制止、早打击。由于暴力恐怖活动具有隐蔽性、不确定性和突发性的特点,要做到早发现、早打击、早挫败难度很大,因此除了利用法治武器,还应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使暴恐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作者系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