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

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后经济形势发展展望

编者按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日前,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刘伟教授在成都金沙讲坛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后经济形势发展展望》为题,就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出现的新失衡及其原因,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政策的新态度和发展方式的新转变等内容做了一场精彩演讲。本报今天摘要刊出部分演讲内容,意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常态、理解当前经济形势。

所谓新常态,是指中国经济到了一个新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条件,约束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发生了一系列转变,这使得中国的经济运行和过去相比有了一系列新特征。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就是经济增长进入新起点,然后发生了新变化。中国经济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我们从基础规模来看,GDP总量国内生产总值去年超过60万亿人民币,前年是56.88万亿,超过60万亿,按照不变价格计算,比改革开放初期就提高了26倍。预测一下,大体上占全球GDP比重的12.8%,接近13%,排在世界第二位。改革开放初期我国GDP总量占全球GDP比重1.8%,排在当时世界第10位。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我们克服了贫困进入温饱,然后又跨越了温饱,现在到了上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的阶段。

这个阶段,国家基础发展条件会发生很多变化,这些变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生产方面,一个是市场方面。生产方面变化我们指的是总供给,生产条件,生产能力,竞争力,生产优势等等发生了变化;市场变化就是总需求变化,市场销售包括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发生了变化等等。从生产供给方面来看,过去穷的时候我们国家在生产方面最主要的竞争力是各种生产要素便宜,劳动力便宜,工资低,土地便宜,原材料便宜,环境要素也没有人追究你,另外还有一个技术进步的成本低,当时我们国家在技术总体上与发达国家差距大,所以在初期发展的时候,技术进步基本方式就是简单模仿,成本最低投入最小,见效最快。到了上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阶段,人工成本,劳动工资,社会福利,保障成本大幅度提高,剩余劳动力转移越来越少,要价越来越贵,人口红利相对消失,人口红利窗口开始关闭。另外有一个自然要素,包括土地、原材料、能源等等,伴随着资源扩张、需求量增大这些价格都在上升。第三是环境因素,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第四个方面是技术进步成本越来越大。这一系列生产成本提高,客观上要求我们国家到了上中等收入阶段以后,在经济增长方面要发生改变。

再看需求变化。过去相对贫穷的时候,市场条件的特点是需求膨胀,无论是投资需求还是消费需求,投资饥渴,消费膨胀,所以厂家只关心如何扩大生产,根本不用担心如何销售,因此当时发达国家企业家非常羡慕我们,因为我们的企业家不用关心生产之外、工厂之外市场的变化,很踏实。但是到了上中等收入阶段情况会发生逆转,处理不好很可能从需求膨胀转化为需求疲软。

按说国民收入水平提高了,购买力增强了,消费力应该上升,问题关键是在国民收入高速增长的同时,国民收入分配是不是合理?如果国民收入两极分化,大量的钱给了少数人,少数人不花钱,或占比重很少,大多数人积累了贫困,收入增长迟缓,他们想消费但没有钱。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问题不仅影响平等,同时影响效率,影响经济增长的动力。

在新起点上,社会发展的经济约束条件,无论是供给方面还是需求方面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它将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同时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国家经济增长自然会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这就使得我们国家现在经济和过去比较有一个突出特点,我把它概括为四期叠加。第一,进入高速增长向中高速甚至更加低中速增长换挡期。第二就是高速发展之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第三,2008年后,我们反国际金融危机采取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此一大堆投资项目资金投出去了,当时为了应对危机,这些措施是必要的,但是总的来说,我们很多项目论证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甚至竞争性普遍缺乏,现在进入经济增长后期,当时反金融危机的时候扩大形成的垃圾项目,形成的一些泡沫就要挤掉,所以我们现在进入了反金融危机之后的消化期。第四,就是中国经济面临世界经济危机的复苏期,这种复苏过程的不确定性,对中国经济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

中国经济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

新机遇很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中国梦。中国梦是新的历史机会。所谓中国梦,我理解核心是两个东西,一个是目标,我们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另一个是实现目标的路径,即我们通过什么方式通过什么道路来实现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百年,第一个百年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前后,就是2020年我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第二个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100周年前后,就是2050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是实现现代化的梦想和目标。

中国人离现代化梦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近,经过这么多代人的努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就是刚才讲的新起点,在这个新起点上,是实现全面小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梦,大概是这样。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机会。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个历史机遇,不错过这个历史机遇,就可以在这代人当中把梦想变成现实。

有机会就有挑战,机会再大是一个可能性,不是必然,要变成现实需经过很多努力,要应对各种挑战,特别是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一句话,那就是如何穿越中等收入陷阱?到了上中等收入阶段很多条件发生了变化,无论生产还是市场方面,要求你的发展方式必须转变。如果你发展方式不转变,你还是过去传统发展方式,就不能适应新变化,你的经济就很难有持续发展能力,你就会丧失竞争力。这种情况我们叫做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概括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些发展中国家的教训。这些国家发生问题的年代不同,表现形式也有所差异,但是根本原因一致,就是他们不适应上中等收入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变化,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难以自拔,所以经济不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成长性,长期停留在中等收入这个阶段,然后各种矛盾不断积累。

我们国家现在到了上中等收入阶段,我们一方面面临一个空前机会,但另外一方面我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崭新挑战,所有变化,所有威胁,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当中都存在,所以说中国现在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句话听起来像一句大话,但却是一句大实话。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