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出处】北朝齐刘昼《刘子·崇学》:“故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注释】为:指堆、造。基于:开始于。篑:竹制的容器。峭:陡直的岩壁。三寸之坎:喻很浅的小坑。就:成。万仞:喻极深,仞,古代计量单位。
【解说】堆山的人,从堆一筐泥土开始,最后堆成陡高的峭壁;凿井的人,从挖很浅的土坑开始,最后挖成万丈的深井。
12、13引自《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5月4日),《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
14.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出处】《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仰认睿旨,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至务胜残去虐,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注释】仰:放在动词前,表示恭敬。睿旨:尊称皇帝诏令。匿瑕:掩藏缺点,指包容。
【解说】指的是时机难得不可错失,错失了就不会再有。比喻要善于抓住机遇。
1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出处】《荀子·劝学》。
【注释】骐骥:指骏马,好马。驽马:指劣马,走不快的马。锲:用刀子刻。镂:雕刻。
【解说】骏马一跃,也不会达到十步;劣马跑十天,也能跑得很远;雕刻东西,如果刻了一下就放下,朽木也不会折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金属和石头都可以雕空。
14、15引自《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9日),《人民日报》2014年6月10日
16.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出处】南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注释】老媪:老婆婆。铁杵:铁棒。卒业:完成学业。
【解说】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再难的事也能成功。
引自《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的致辞(2014年7月9日),《人民日报》2014年7月10日
17.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解说】高楼的建成不能依靠一根木材,宽阔的大海不是依靠一条河流的汇入。
18.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解说】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到达目的地。
17、18引自《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2014年9月22日
(来源:《秘书工作》杂志 作者单位:山东省委办公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