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我国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治国理政战略思想。党校作为培训干部的职能部门,担负着干部培养教育、培训轮训的重要职责,要不断健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为引导各级干部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服务。
一、健全培训机制,为奠定“四个全面”的思想服务
加强干部培训,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始终是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尤其是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要按照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要求和帮助干部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现实需要,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培训效果。
(一)科学确定培训内容。要坚持“与人为本、按需施教”、“联系实际、学与致用”、“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原则,做到“全员培训、保证质量”,使学员“全面发展、注重能力”。一是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政治理论培训的首要内容,使各级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即“四个全面”的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自觉性,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加强党性修养,在政治上“靠得住”。二是加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的培训。结合干部层次和岗位特点以及社会发展大局,开设一些专题讲座,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让干部更多地了解,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财税金融、外经外贸、法律法规、现代管理、计算机网络等知识以及岗位职责所必备的技能,在履职上“有本事”。
(二)创新干部培训教学方式。现代教学手段不断升级变化,干部培训工作只有不断应用先进教学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切实改变过去一贯制的教师台上讲“灌输式”,学员台下听“填鸭式”教学方法,采取电化教学、网络培训、典型经验交流、“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教员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增强学习效果,达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完善干部培训制度。要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标准,建立评估制度,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监督和办学质量的检查;对领导干部实施领导干部任职资格证书制度,开展述学、评学、考学活动,形成“以考促管,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三考三促”机制;集中培训期间,党校要配合组织部门派员跟班学习、考察,把学习培训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党性锻炼情况,记入干部档案,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从而使干部培训工作与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合拍”,与干部自身的要求“呼应”,与经济发展的要求“对接”,进而提高干部的思想意识,提高科学分析事物、准确判断形势、执政为民的水平和本领,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完善监督机制,为提高“四个全面”的决策水平服务
深入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必须首先保证决策的科学性。现实生活中屡屡出现的重大决策失误,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重复建设、银行坏帐、生态退化(恶化)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因素。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什么英明远见,也不可能有什么灵丹妙药,这就有必要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防止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重大决策失误的发生。
(一)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体现民意、集中民智。决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认识过程,仅靠个人或少数人的智慧是很难取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和主观随意性。因此,要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好三个层次的决策调研。一是基础性调研。制定决策前,决策者应不带任何观点、框子,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收集信息,获取第一手材料,为科学决策打牢基础。二是扩展性调研。对事关群众利益、事关发展全局重大事项,要通过下发征求意见表、召开“听证”会等形式,引导群众参与决策,广纳意见,不断完善决策方案,使其贴近实际、贴近群众需要。三是专业性调研。对专业性、前瞻性较强的决策项目,要通过专家论证、委托研究等形式,充分吸收专家、学者的智慧,提高决策的科学含量。
(二)明确责任主体,提高决策质量。民主集中制,是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措施。但一些部门、个别干部在集中决策时,习惯于看一把手的脸色行事,“随大流”,“顺杆爬”,使民主集中决策变成了事实上的个人说了算。要解决这一问题,落实决策责任是关键。具体操作中,要把哪些责任该一把手负,哪些责任该委员负,哪些责任该具体承办者负责,进行明确的界定。出了问题,是谁的责任就打谁的板子。
(三)加强监督,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决策形成后,要及时公之于众,接受群众、专家对决策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对群众、专家提出的疑问,要认真调查核实,组织专门论证,既保证决策以一贯之,又及时对决策实施中出现的偏差进行修正。同时,还要发挥上级部门对下级的监督作用。上级部门要不断改进领导方式,积极推行“一线工作法”,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帮助基层克服困难,监督决策落实情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