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板块是“一带一路”的突破口(2)

西欧板块是“一带一路”的突破口(2)

“重商主义”与“人文主义”并重的英国

24万平方公里的英国(相当于中国广西省的面积大小),兼具“重商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双重性格。“重商主义”来自英国略显被动的地缘条件,缺乏资源必须灵活务实地寻找经济上的合作伙伴。“人文主义”来自英国“推崇渐进主义的民族性格”,不轻易破坏什么,而要重视传承。所以,英国至今没有“国庆节”(National Day),但英国在文学领域有莎士比亚、在科学领域有牛顿、在经济学领域有亚当·斯密、在自然科学领域有达尔文……,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海德公园等景点成为英国“人文主义”的标识。

英国重视中国不是背弃美国,而是“重商主义”基因使然。英国需要中国的投资去“更新”老旧的“世界工厂”和基础设施,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在英国更受欢迎。最近,笔者在伦敦与英国政府政策内阁部长奥利弗·莱特文交流,部长曾是牛津大学教授,他直率地表露:英国希望中国各类企业加大对英投资,以升级英国制造业水平,从而将产品出口到中国。可见,全球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中国既是投资的需求国,也是投资的被需求国。

英国加入亚投行,有巩固其国际金融优势的考量。英国是第一个和中国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七国集团成员国。目前在中国之外的人民币支付有62%在伦敦进行。伦敦是全球最大外汇及债券交易中心和欧洲金融中心,而且是主要面向亚洲市场的汇丰银行及渣打银行的总部所在地,这让伦敦在争取成为欧洲主要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方面具有多重优势。“一带一路”有五通建设,其中包括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而以货币流通为核心的金融支持是重中之重。英国显然意识到,在中国人眼中,英国是有“金融魅力”的;英国人自身也充满了自信,认为世界的四大金融中心,有三大是与英国有关的,即伦敦、新加坡、香港。在目前的城市定位中,陕西等很多省份提出要打造金融中心,据此中国城市的确要利用英国的金融优势以“借船出海”、“借力发力”。预计,陕西、上海等省份会主动加强同英国的合作与交流,既包括金融信息发布、金融人才培养,也包括“丝路金融”标准的打造等。

“人文主义”、“绅士风度”等吸引着中国留学生远赴英伦。今天,英国大学对中国留学生的依赖程度不断越高。目前,英国大学本科学费不断上涨,来自欧盟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人数显著减少,而中国学生日益激增的出国需求也能够弥补这个空缺。2014年,中英签署了一系列新协议,其中包括旨在未来3年加强中英教育合作的框架协议等。目前,中英教育合作有很多成功的典范,如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在苏州创立的西交利物浦大学,以及英国诺丁汉大学与浙江万里学院合作创办的宁波诺丁汉大学等。在中国,很多社会精英都知道英国的“志奋领”留学项目,笔者2010年也参加了英国“志奋领”高级奖学金项目,期间英国主办方还主动安排大家赴比利时、科索沃等国家和地区实地走访,英方的细致与高效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去年一年,笔者先后去诺丁汉大学和牛津大学,充分感受到中英教育合作的广阔前景。牛津大学的副校长对笔者说,英国教育的宗旨是培育社会的精英意识,即批评性思维、独立性思考、跨学科知识、国际化视野、高度的社会责任。上述精英意识也是中国社会的稀缺资源,中英人文合作前景广阔。

中英两国要加强“一带一路”的媒体合作。传媒业在英国相当发达,英国是有传媒话语权的国家,中国有正在崛起的传媒市场。媒体合作的内容可以包括,联合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受众对“一带一路”的关注倾向;联合拍摄纪录片,展现真实的“一带一路”面貌;加强传媒理念与产业沟通,联合培养传媒类人才;全面加强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播以及各种音像制品等传媒领域的双边合作。笔者在英国访问期间,常常去英国的书店看有没有与中国相关的书籍,很遗憾,在书架上与中国相关的书籍少得可怜,而且主题常常是“神秘”、“异类”的中国,这样的片面知识难以铺设平坦的合作道路。总之,传媒影响力属于文化软实力范畴,理应成为中英两国丝路合作的焦点。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