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板块是“一带一路”的突破口(3)

西欧板块是“一带一路”的突破口(3)

得意“制造业”的德意

有人认为,“欧洲只有两个国家是以制造业为基础的,一个是德国,另一个是意大利。”德国是当今世界第四、欧洲第一经济大国。在欧债危机背景下,德国经济表现相当耀眼,被称为欧洲危机的“中流砥柱”。“德国制造”是德国的金字招牌,代表着品质与卓越。德机械设备制造业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产业,是世界第一大机械设备出口国,75%的机械设备产品销往国外。在机械设备业32个产品领域中,德国产品在16个领域为世界出口第一。汽车、机械制造、化工医药和电子电气是德传统四大支柱产业。

德国企业成功的秘诀,是高度重视研发,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目前,中国企业的短板是:渐进性创新不少,但突破性创新不够。“德国制造”对中国的启示是:丝绸之路要有产品可卖,就要做真正有品质、有品牌的产品。为什么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国人却要跑到日本去买马桶盖,一则我们的很多产品缺乏品质,假冒伪劣产品太多;二来我们的产品没有品牌,没有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忠诚感和美誉度。就中国企业而言,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要赢得国际社会对中国企业的尊重与信赖。“世界一流企业”不仅要“做大,做强”,更要“基业长青”,要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伟大公司。德国奔驰诞生于1886年,他的宣传语是“我们不需要去编造一个动听的故事,自从1886年我们就书写了历史”(we do not need to invent a good story - we write history since 1886)。可见“百年老店”的最大财富是时间积淀和信任积聚。因此,致力于“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要有品牌意识,要做有文化的中国企业,要做有社会责任的中国企业。以城市为例,广东阳江是中国“刀剪之乡”,但在广东之外,很多有人知道这个“美誉”。因此,对阳江而言,“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是升级传统优势产业,要主动同德国进行刀剪产业合作,要打造中国版的双立人。总之,中国的丝路城市要学习德国做精致资源,而不是“大开大合”。

意大利有“中小企业王国”的殊荣,致力于发展中小企业的中国丝路城市要主动对接意大利。食品、服装、家具是意大利的传统优势产业,俗称“3F产业”。意大利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解决就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小企业吸纳了全国近82%的员工。目前,意大利中小企业发展面临难题。一方面,意大利政府外债缠身,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另一方面,意大利人思想相对保守,骨子里有小富即安的思想,缺少创新的主动性。所以,意大利企业的优势不断被外国企业所蚕食。为此,意大利需要开拓中国市场,中国市场也要积极对接意大利。预计,会有更多的中国中小企业家前去意大利“拜师取经”,意大利也不会放弃这个“有前途”的学生。从某种程度来说,中小企业是一国经济健康状况的晴雨表,也是丝路经济活跃的晴雨表。

思考与建议

“一带一路”注定成为2015年世界经济的关键词,在国际社会“热议”的同时也要保持“冷思考”。

第一,不要误读中欧关系。在经济上“亲近”中国,并不意味着西欧国家在战略与安全上“背弃”美国。在经贸上充分合作,并不意味着西欧国家在人权与价值观上,西欧国家会降低审视或“刁难”中国的标准。西欧国家在人权问题、达赖以及西藏等问题上的负面干预仍将会成为影响中欧合作的破坏性力量。

第二,要摒弃“一带一路”的宿命论。“一带一路”既不应被过度政治化,也不易对其贴上“宿命论”的标签,如“一带一路是国际关系史上最大的烂尾工程”、“一带一路是新版朝贡体系”等。“一带一路”是进行时,成败与否关键看大家怎么做,当大家汇聚智慧、聚精会神重视“一带一路”的时候,她已经成功了一半,成功的另一半是“逐步落地、惠及民众”。当然,中国是“一带一路”成败的关键力量,要首先想清楚建设“一带一路”的具体目标是,如果目标不明,率先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先锋会一个个倒下,变成中国企业先烈。在笔者看来,“一带一路”不是去“吸血”,而是要“输血”和“造血”,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赢得尊重的国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