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瑾:古希腊圣贤之苏格拉底(7)

摘要:本文通过详细阐释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哲学思想、“善生”的人生追求以及“宁愿饮鸩而亡,而不愿苟且存活”的死亡选择,让我们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遗世独立的光辉先哲形象。

第三种现象在现实中间可能还有很多的存在。而苏格拉底虽然在他的一些对话里面也偶尔有所提起。但是苏格拉底本身对于这种现象,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对这种不丑不美、不善不恶、不正不邪的中间状态他没有做出进一步的说明。

最后是我们反复讲的,苏格拉底对灵魂的认识,真的是不彻底的。虽然苏格拉底呼吁什么对灵魂操心,人们有时候也称苏格拉底为最早的灵魂的发现者。但是他对于灵魂是什么,理性、激情、欲望、意志等等,究竟是一个什么关系,他没有做出一个非常清晰的说明。

当然总体来说,苏格拉底当时的一个思想受到了古希腊灵魂观思想的影响。我们说过当时古希腊有很多的灵魂观,他们认为灵魂就是一种原子。这种原子它不是永恒存在的,比如说人死之后的灵魂,作为一个原子可能会维系一段时间,但是最终它会消灭,会泯灭,泯灭就是什么就没有了。包括我们在讲神的时候,他说神的灵魂或者神本身是由原子构成的,它可能会维系很长时间,但是最终还是要泯灭。这是一种观点。

另外一种观点就是毕达哥拉斯学派,还有其他的一些神秘主义学派,他认为灵魂本身是可以轮回的,是可以转世的。当然在灵魂与之间古希腊通常的一个认为,认为肉体是高于灵魂的,或者说这个灵魂寄居在肉体里面的状态,比死之后灵魂单独的状态更好。这当然也是对西方文明后来影响很大的这种思想。

我们看在《奥德赛》里面,其中有这样一个事情,比如说在特洛伊战场上战死的半人半神的阿喀琉斯,即使他是半人半神,但是他死去之后,他遇到了奥德修斯脱离肉体灵魂的时候,他是这么说的,他说“奥德修斯啊,千万别想到死。即使在皇权的国度当上死人的王,即使在阴间里面当一个死人的国王,也不如活着做一个既没有充饥的粮食,也不拥有耕耘土地的农奴”。这个里面就高度概括了古希腊肯定现世的世界观。所以在这一点上,这就是它对于苏格拉底思想的影响。

当然后来在《荷马史诗》里面的这样一些描写我们都可以看得出来。比如说当时战死的英雄帕多罗克罗斯的亡灵,到战友阿喀琉斯枕头边上的时候,阿喀琉斯让他靠近一点,让他伸出手,但是帕多罗克罗斯的亡灵却如一阵烟雾消失于地下,只发出幽微的喊声。这里面都说明整个希腊文化它对人的现世是非常肯定的,而不肯定后世。当然这就是对苏格拉底的影响。苏格拉底他对灵魂观有认识,要对灵魂操心,但是他的灵魂究竟怎么样,他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说法。

当然后来苏格拉底之前,在同时期当时也有其他的一些思想,比如说当时有一些神秘主义的学派,叫奥尔菲教,比如说奥尔菲教在当时,他们认为人死之后灵魂是可以复生的。而这个灵魂会复生,可以再生。

我们可以看到和中国古代很像。包括我们讲原始崇拜里面的,讲道教的,如果是一个英雄战死了,或者是对国家有功的话,他就升天做神仙了。也有可能说你的灵魂三魂七魄,你的魂魄会到山林里面去,或者到哪儿去,当然很少有说人死之后灵魂就没有了的。而在奥尔菲教和当时再生的思想里面,他认为人通过某种脱离了肉体的癫狂的状态,可以寻找到或者说能够使灵魂与肉体分开,这就是一种神秘主义学派。但是神秘主义的学派和毕达哥拉斯的学派结合,后来就产生了坚信灵魂一定不朽,可以转世的这样一些观点。

当然这些观点,苏格拉底不是没有接触,但是他无法肯定。他说一方面可能灵魂迁居,另一方面可能是永远的睡眠。但是毕达哥拉斯学派,还有奥尔菲教的这些理论,它后来对伯拉图是产生了一个极其重大的影响。但是这两种思想,一种灵魂的泯灭,一种灵魂的迁居,对整个西方文化的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一直到对基督教的影响。比如说在毕达哥拉斯学派里面认为,它认为肉体是灵魂的坟墓,由于肉体玷污了灵魂,使灵魂失去了原有的纯粹性。而人在现实世界中间,如果是用肉体的感觉器官就无法达到对世界真正的把握。因此,人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对灵魂进行净化的修炼,以使灵魂在人死之后脱离轮回,回归永生的世界。这个思想跟佛教思想很像。你要有一种净化,能够脱离这种轮回。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