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的文明对话模式,即“核心价值—文明自觉”模式。“核心价值”指的是一种文明在生存上的主导性关怀和诉求、固有的思想方式以及独特的伦理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模式等。不同文明必然拥有独自的核心价值,比如,它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关心高于对其他文明的关心。这种核心价值常常表现为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在现实生活中,一旦伤害本文明的核心价值,人们就会直接感受到自己的生存和感情受到伤害。而且,任何价值都只能是有益于本文明的生存,因而核心价值不可能成为普世价值。即使不同文明在形式上拥有相同的价值,考虑到它们在生存上依附于各自的文明,它们也不可能跨越文明的边界而成为普世价值。比如,不同文明都拥有爱国主义这个价值,显然,这个价值不是普世的,而是彼此独立甚至是对立的。在核心价值—文明自觉这种对话模式中,我们不要求文明转型,而是促进通过文明对话来显示对方的文明盲点,从而能够让各自看到自己的缺陷,进而努力修补完善,提升视角高度,扩大生存空间。
在核心价值—文明自觉这种对话模式中,对话中的文明双方必须营造如下气氛。首先,双方必须有基本的相互信任。一般来说,一旦两种文明之间存在着某种敌视,认为对方的存在直接危害自身的生存,它们之间的对话是不可能的。信任是一种情感纽带。在信任中,双方都认为对方是一种无害的存在,从而愿意彼此和平相处。即使对方有一些在此方看来不合适的表现,在信任中,彼此可以很容易相互理解并谅解。没有信任情感作为连接双方的纽带,小小的意外都可能酿成冲突,根本无法进行对话。当然,建立信任是双方的事。不过,强势文明的善意表达以及小事忍让乃是跟弱势文明建立信任情感的开始。
其次,文明对话必须在相互尊重中进行。一般来说,在强势文明和弱势文明的交往中,弱势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向往强势文明。也就是说,弱势文明对强势文明有基本的尊重,并希望通过对话来学习并了解强势文明,以提升自己的文明高度。然而,强势文明在这种关系中常常看不起弱势文明,因而不会自然而然地对后者产生尊重情感。缺乏尊重情感,就不可能向对方学习,从而也就无法进行平等对话。实际上,对于强势文明来说,它们更乐于把自己的核心价值上升为普世价值,并将之强加给弱势文明,促使后者进行文明转型。这是强势文明扩张的过程。这样做的结果无法消解强势文明的视角盲点,并提升自己的视野。因此,培养强势文明对弱势文明的尊重,推动强势文明进入核心价值—文明自觉对话模式,至为关键。
再次,文明对话的落脚点是互惠。在核心价值—文明自觉对话模式中进行对话,双方开始暴露自己的视角盲点。这个暴露引导双方进入一种令人难堪的生存状态,并进而看到一直被这个视角盲点所遮蔽的各种缺陷。这种难堪是一种动力性的因素,推动文明进行修补工作,从而提升自己的视野,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这是一种互惠的文明对话。相反,在普世价值—文明转型对话模式中,弱势文明在对话中丧失自身,成为强势文明的一部分;而强势文明则继续在某种视角盲点中生存,直到这个盲点中的缺陷把文明引向毁灭。这是一种短视的文明对话。
普世价值—文明转型对话模式是过去几十年来由西方学者所提倡并推动的对话模式。它对当今世界各种政治上的动荡不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这种对话模式应该寿终正寝了。取而代之的,应当是核心价值—文明自觉对话模式——在互信、互尊、互惠中提升自身的视角,增强自身的能力,引导世界诸文明进入一种共存的和谐状态。
(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正义概念:从《理想国》到《罗马书》”负责人、山东大学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