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楼变别墅,真的好任性(3)

法院楼变别墅,真的好任性(3)

办公用地变身别墅豪宅,谁钻了空子?

都安县法院先以建设办公大楼名义整体征地26.8亩,随后变更其中21.7亩为住宅用地,再由法院内部职工集体竞拍低价拿下,然后转建豪宅。这样的事情一经曝光,必然是荣登各大媒体的头条,吸引公众的目光。无论是在征地过程中,有农民的利益被忽视而导致的举报;还是当地法院真的就是在公权私用,把国家的资源变成自己的财富;抑或法院内部等级严重,按照官衔大小建别墅,每一个幕后的真相或许都是公众闻所未闻的。

虽然都安县作为一小县城,房价也就3000多元一个平方米,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相比也就九牛一毛,房价不值一提,但对于贫困县的很多普通老百姓来讲,买房仍然是不可承受之重,相信很多普通家庭是无法承受购买550平方米别墅价格的。然而,当地法院却以这样一种方式,把农民的土地变成了自家的别墅,无论中间有什么样的曲折过程,以及背后与当地农民有什么恩怨,这种做法也是极不应该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土地金贵的地方,却有着一个“法院小区”,房屋主人多为法院法官和另外一些“有头有脸的人”。每一排的房屋以联排别墅的样式依次排开,占地规模为560.88平方米,计划建设楼层为5层,建筑总面积为2759.42平方米,支配这么大面积住宅的5人分别为法院领导。每人将获得551平方米的住宅。

这样的小区却是经历了先以建设办公大楼名义整体征地26.8亩,随后变更其中21.7亩为商业用地,再由法院内部职工集体竞拍拿下,然后转建私家豪宅的变身过程。而平均每人出资不足10万元,便获得了一百平方米左右的宅基地。至少比当时的市场价低了30万元左右。

此事从现在看来,必然是一起上下配合、相关部门包庇纵容的一个工程,别墅群能够不动声色的“拔地而起”,这背后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以及不为人知的隐情,能将办公用地轻易地变身别墅豪宅,这背后涉及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定是不计其数数量众多。

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违规违法建筑,究其原因或许也正是政府的暧昧态度,或者是说纵容,或者是说默许,或者是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使得近年来各地违规使用土地建房、建别墅、建酒店的热情日渐高涨。

对于这暗藏别墅的背后暗藏的必须严查到底,揪出幕后“黑手”,查明是否有涉及到贪污腐败的人员,抓住线索不放松,将涉及违规违纪行为的干部严惩到底,在一个贫困县、土地贫瘠的地方,办公条件能数一数二,别墅群能拔地而起,这背后的利益群体有待一一瓦解,还当地百姓一个交代。

【启示与思考】

显而易见,法院将办公用地用于建设法院小区,无论有没有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都涉嫌违疑法违纪。其一,国务院早已明文规定:各级国家机关一律不得搞单位集资合作建房;任何单位不得新征用或新购买土地搞集资合作建房;其二,将办公用地转为居住用地,即使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也应当遵循通过招标、拍卖或挂牌等方式公开进行拍卖土使用权的法律规范,虽然法院表示该法院小区用地是由国土部门牵头竞拍获得,但据媒体报道,竞拍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显然存在公权私用与暗箱操作的嫌疑。

作为具有管辖当地土地纠纷审判权的涉事法院,以及土地审批监管部门,对于国家对办公用地与居民用地的划分、使用以及审批的法律规范,不可谓不知,应是了然于心的,却仍然我行我素,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手段,将办公用地异化为别墅豪宅用地,这种明目张胆的嚣张做法,上演的不止是权力任性,权力简直是在疯狂裸奔。

此外,由法院办公用地变身别墅豪宅事件,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不仅不可忽视,甚至可以说是相当恶劣和严重的。一方面,被赋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审判权的法院,却干着知法犯法的权力自肥事,让群众怎么看?又怎能指望法院去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呢?另一方面,作为当地土地监管部门,不但不依法行政,去阻止、收回违法违规的办公用地使用权,却也干着知执法犯法的事,与违法行为沆瀣一气的监管,又怎能守护好不可触犯的耕地红线呢?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权力也一样,不能任性,更不能疯狂裸奔,否则就会面临历史与法律的惩罚。法院办公用地变身别墅豪宅上演的权力“裸奔”事件,也再次表明,将权力关进“笼子”是民心所向,也是现实要求。只有将权力真正关进了“笼子”,才能打造出人人守法、遵法的依法治国的环境,才能避免权力任性疯狂裸奔事件的重复上演。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