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增长潜力何在
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这次经济下行是趋势性的,增长已达极限,没有多少潜力了。果真如此吗?众所周知,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消费、出口拉动。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具有增长潜力,要看这个国家的投资、消费、出口是否还有提升空间。正是从投资、消费、出口看,我国未来经济增长不仅没到达极限,而且潜力还非常大。
先看投资潜力。最近10年,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基本稳定在40%以上。投资前景如何对经济增长影响重大,尤其在经济下行时,投资更是政府对冲经济下行的重要手段。我国近10年投资率达20%以上,高居世界前列,今后也许我国很难保持20%以上的投资率,但绝非没有扩大投资的空间。从人均投资规模看,目前我国的水平并不高。2013年我国人均资本形成只有1739美元,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905美元。而同期美国是8961美元,韩国、日本、德国等大体在6000—7000美元左右。要达到发达经济体的水平,我们的投资仍有很大空间。
经济学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告诉我们:随着投资规模扩大,新增投资所创造的收益将随之减少。反过来看这个规律,就是如果投资回报率上升,则投资规模还会继续扩大。目前国际上通常用增量资本产出率(投资增量/GDP增量)来衡量一国的投资回报率,增量资本产出率越高,代表实现一单位GDP增长所需的投资越多,投资回报率则越低。2008年以来,我国投资规模迅速扩张,但增量资本产出率却有所下降,2013年为5.68,而同期美国是7.31,日本13.69,印度7.41,巴西7.94,说明我国无论与发达国家还是与发展中大国比,投资仍是一项有价值的行为。
再看消费潜力。未来10年,我国消费潜力巨大。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2013年我国消费总额4.75万亿美元,人均消费3496美元,而同期美国消费总额高达14万亿美元,人均消费43329美元,我国人均消费仅为美国的8%。假设美国消费按照2%的速度增长,10年后美国的人均消费将达到52818美元,假设10年后我国人均消费达到美国的30%,就是15845美元,将会是目前消费水平的4.58倍,年均可增长16%左右。
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我们有三个支撑点可将其变为现实:第一个是城镇化提速。我国目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较大,2013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差距为15471元,随着未来10年1.3亿农村转移人口进入城市,将带来2万亿新增消费。与此同时,城镇居民中还包括没有户籍的2.7亿常住人口,随着常住人口转为完全意义上的城镇人口,其消费也将扩大。第二个是消费升级。过去30多年,我国实现了多次消费升级,每一次升级都推动消费快速增长。当前正在经历新一轮消费升级,逐渐从产品消费转到服务消费、从物质消费转到文化消费,各种新的消费形式和消费业态不断涌现,保持强势增长。以电商为例,2014年我国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28637.2亿元,增速为45%,远超传统商业。信息消费也保持了20%以上的高速增长。第三个是巨额储蓄。我国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经济体之一,2012年世界银行计算的我国储蓄率为51.4%,而世界平均储蓄率为25.3%。储蓄是国民收入减去消费后的余额,储蓄多意味着消费少。如果我国储蓄率降低到世界平均水平,那么每年可增加消费13.5万亿。
最后看出口潜力。过去30多年我们一直把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实出口本身并不直接贡献GDP。短期内虽然加大出口可以缓解国内过剩压力,但若只出口不进口或少进口,换回来的仅仅是外汇,外汇是人家进口我们商品后开具的借条,不用来进口就是一堆纸。从经济学角度看,一个国家开展对外贸易是要分享国际分工的好处,出口是为了进口,只有进出口平衡才是双赢。对我们这样的非储备国来讲,外汇过多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对国际分工收益的分享。今后随着人民币逐步国际化,积累外汇的需要将进一步降低,因此我国未来开展对外贸易目标应是贸易平衡。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货物进出口比美国还多2500亿美元,出口占到全球11.7%,进口占全球10.3%,比例已经不低,那种希望长期保持出口高增长的想法不仅不现实,而且也不必要。当然,出口不追求高增长但也不是不增长,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与“自贸区”战略的实施,今后出口每年保持6%的增长是可以做到的。特别是服务贸易,我们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仅占世界的4.6%,而且多年来一直是逆差(去年逆差是1980亿美元),如果能补齐服务贸易这块短板,未来整个出口还会有可观的增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