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案例 | “PS艳照敲诈官员”为何屡试不爽?(3)

独家案例 | “PS艳照敲诈官员”为何屡试不爽?(3)

PS艳照缘何成为敲诈官员的“致胜法宝”?

一个省级农科院的副院长,想必也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可是面对骗子合成出来的艳照敲诈,却表现出如此落俗的行为,最终汇款20余万元。对此,有人说官员愚钝不懂法,应当选择报警将骗子绳之以法;也有人说官员经不起艳照的敲诈,是因为心虚,怕“扒出萝卜带出泥”,是花钱消灾。从旁观的角度看,这些观点似乎都言之凿凿。

然而,从系统的报道来看,尽管当事人回应说“当时也想过报警,但报警并不能阻止对方把照片发上网”,“决定先汇钱给对方,等获取对方电话等线索后再报警”,想必没有多少人会相信。但是,当事人“虽然照片是假的,但很担心照片被传上网,因为社会对这种事情很关注,艳照一上网很快就铺天盖地”的道白,又给世人带来怎样的触动呢?

人们常说,“口水也能淹死人”,足见舆论的力量何其巨大。特别是在言论自由而又难有问责的当下,一些不公的言论常常一呼百应,占据舆论的高地,表现出难以想象的号召力。尤其是对于官员,其“杀伤力”更是无与伦比。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往往令涉事官员不寒而栗。就是问心无愧,担心舆论的不良影响也在所难免。而在纷繁的网络舆情中,对牵扯官员的舆情又被置于风口浪尖,备受关注。实现中又不乏这样的事例,只要官员被舆论围攻,就算纯属子虚乌有,也少有“岿然不动”、等待不实之词“不攻自破”的。迫于舆论的压力,一些处理或怀柔或牵强,干部被“问责”不少是顾及影响、息事宁人的权宜之计。以此看来,这位处于夹缝中的官员,明知敲诈也汇款,实属形势所迫、走投无路的无奈之举。

不容置疑,舆论对于官员的监督至关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的监督也不应当脱离事实这一准绳。如果没有原则和事实支撑,无疑会给他人带来不该有的伤痛。这样的积极监督和进步的一面又怎么体现呢?所以,对官员明知敲诈也汇款,真正需要解读的不是官员有没有问题值得深挖,而是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一是对官员要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和评判。尽管官民有别,但毕竟也有普通人的一面,多用常人的标准来审视官员普通人生活的一面,也许心气会更加平和;二是对舆论中官员的处理要依纪依法。按照法纪办事,不被舆论左右顾此失彼,做出牵强的处理迎合不正常的舆论需求而伤害遵纪守法干部的自信。只有这样同步推进,言论有范而又尽情发挥,干部尊严也得以维护,谁都不会有任何担心。也才会无所畏惧、坦然面对骗子敲诈,不做出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来。

要让“身正”的官员敢于向敲诈说不

既然不是“艳照门”,为什么还要向敲诈者汇款20.5万元?据胡某某说,他这样做是怕“惹火烧身”,害怕此类照片发到网上,不明真相的人会将其推上风口浪尖,质疑、谩骂将铺天盖地而来,不仅会毁了自己的前途,更会毁了家庭的稳定。抱着“息事宁人”的心态,他乐于“舍财免灾”。

政府官员为何“怕事”到这种地步?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我们要反思网络舆论是否总是理性的。当在网络上出现某官员“艳照”、“小三”等信息时,往往会出现一种群体性的盲从行为。很少有人愿意去分辨信息真假,便随意在网络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侮辱性的言论,甚至采取所谓的“人肉行动”,把某官员的隐私全部公之于众。

如果最终爆料属实,这些网民就会说,“我早就知道是这样”;如果爆料不属实,他们就保持沉默,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从未想过如果冤枉了好人,导致“好官”的前途受损,家庭破裂,自己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我们绝不否认网络舆论监督的正面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抵制恶意诽谤、造谣抹黑、人肉攻击等网络暴力。网民公开发表意见的时候,应注意文明表达,不要把正常的网络舆论变成“网络暴力”,甚至变成“杀人凶器”。而作为比普通群众掌握更多话语权的“大V”们,更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倡导并建立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

第二,在“曝光门”面前,纪检监察机构既不能偏袒涉事官员,也不能盲目相信网络曝光,一切都必须从证据和事实出发。既要重视群众对涉事官员的举报,坚定不移地同违法官员作斗争,也要注重维护清白官员的名誉。

因此,在要求政府官员自尊自爱、持正守廉、阳光履职的前提下,还要建立健康理性的网络舆论环境,健全完善处理举报信息的规章制度,政府官员才能在受到敲诈要挟时不再犹豫,第一时间拿起电话报警,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启示与思考】

所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面对“艳照”,有的领导要么直接删去勒索的淫秽照片,要么表示对淫秽照片根本没有印象,不管怎样都充分说明了这些官员内心无愧,这样的领导干部确实值得点赞。不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面对同样拙劣的PS艳照,农科院副院长胡某某乖乖地给骗子汇了款,一汇就是洋洋洒洒20多万,着实让人吃惊。

要知道,PS合成淫秽照片敲诈官员的技术含量并不高,细一推敲就知是骗局,可再笨拙的伎俩却总能“瞎猫碰上死耗子”,遇上心甘情愿当起冤大头的奇葩官员,到底是官员太傻太天真,还是真的其身不正?再则,政府官员的薪资水平处于社会收入的中等水平,一张漏洞百出的PS艳照就能让其乖乖奉送20多万,是官员有钱太任性?还是有权就能变现?那么,从这个角度上讲,心中有鬼的官员是否值得查一查呢?

副院长到底有无贪腐行为?生活作风究竟是否正派?真的是担心“被炒作”?事件背后一系列的疑问都亟待回答。当然,这也警示着,查处此类敲诈案件,一方面必须用法律武器对敲诈者绳之以法,予以严惩;另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绝不能无视任何蛛丝马迹,要顺藤摸瓜查出“对号入座”的官员为何甘当冤大头,一查到底,毫不手软,说不定真能挖出些“老虎”、“苍蝇”来。

应对PS艳照敲诈,最有效的办法不是自认倒霉,也不是知情不报,而是要从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牢固的党性修养及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不给敲诈分子可乘之机。让犯罪分子自以为很高超的“新筹码”推动滋生的土壤。因此,不怕“PS艳照”敲诈,就怕官员自身不“清白”。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赵思齐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