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依法治党”为取向提高反腐治本能力,是重塑官场秩序的第三记重拳
反腐要标本兼治,治标是为治本赢得时间。习近平总书记铁腕反腐和整风,实际上就是在破除旧有的路线,并要建立一套以法治为核心的新执政路线,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而四中全会正是这个由破到立的关键转折点。在制度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制度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保证权力科学配置、规范运行,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制度建设的路径目标,就是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是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监督来保障和巩固工作成效,切不能“牛栏关猫”,强调规矩是起约束作用的,要紧一点;制度执行要有刚性要求,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等等。
2013年5月27日,《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及《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对外公布,迈出了用制度从严管党、治党的重要一步。这两部重要党内法规的制定和公布,是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重大举措,传递出“依法治党”的新信息、新思维。2013年8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 年工作规划》,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作为反腐败的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除了制定落实各项反腐倡廉规章制度和条例外,十八大后确立了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了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领导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立了新的巡视组制度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等举措,这些都是反腐败工作在制度上的创新。
用“明规矩”破除官场“潜规则”。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指出“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严明政治纪律,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最近披露的周永康、薄熙来、令计划搞“非组织政治活动”,其本质就是在党内搞派系,甚至可以说是分裂党的行为。因此,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是一个空洞口号,而是一个重大政治原则。其中,遵守党章是根本,党内决不允许凌驾于党章和党组织之上的特殊党员。贯彻民主集中制是重点,既要防止集中不够,搞自由主义,不听招呼,也要防止民主不够,搞一言堂。确保政令畅通是关键,要维护中央权威,保证全党在重大原则、重大问题上统一行动。树明规矩、破潜规则,这也是整治官场秩序要达到的目标。
建立“清正廉洁”的官场新秩序,必须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关于好干部的标准,习近平明确提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他指出,为了把好干部选出来,必须健全考察机制和办法,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要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反对干部工作中存在的“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等问题。加大对各级党组织干部选拔的监督、考核力度,对用人失察行为进行问责追责,可以减少干部选拔的不正之风;对圈子行为和帮派团体,发现一个,清除一窝,绝不姑息,彻底纠正官场晋升时“架天线”跑关系或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乱码”;发挥群众监督举报的有效作用,让官场晋升的程序透明化、公开化,让官场晋升的正常秩序在原则性、规矩性等土壤中生存,不正之风才可遁形。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马研院党建党史研究室主任)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求是》,2013年第22期。
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