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协商民主四大基础

准确把握协商民主四大基础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之上,延续和发展了中国文化的血脉,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广泛、真实、全方位的民主,具有独特、独有、独到的优势,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和今年2月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都鲜明地指出,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深刻理解这“四大基础”是我们把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精髓的钥匙,也是我们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独特独有独到优势的枢机。

一、文化基础——独特而深厚

以民本思想、和合理念、谏言文化为核心的优秀政治文化,是我国协商民主的文化之源。

一是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在治国理念上主张敬天保民,在决策依据上主张多听百姓的意见,在施政运行上主张顺应民心民意。在扬弃这份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一切“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把人民群众作为协商民主的重点,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能够实行和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赋予了民本思想全新内容和时代内涵,铸就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之魂。

二是和合理念。和合理念指承认差别、包容不同、取长补短、实现共赢。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正是吸取了和合理念蕴含的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协商求解的因子,强调“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并丰富其内涵、光大其精神,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中奠定了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深厚基础。

三是谏言文化。纵观历史,凡是勇于纳谏、善于纳谏的统治者往往都能开治世、成盛世,反之,则人亡政息、社会动荡。“在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通过多种形式的协商,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广泛接受批评和监督,可以广泛达成决策和工作的最大共识”,这一重要论述强调广开言路,博采众谋,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