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与当代中国发展
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中指出:“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这段揭示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与全面深化改革关系的论述告诉我们,自信不是盲目的,坚定自信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中社会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为我们提供了榜样。他在不同的场合从多个方面反复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指出,“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不只是名词好听,而是生产力发展速度要超过资本主义”,[2](P876)“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应该是生产力发展比较快的制度”,[2](P981)“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6](P128)他指出,中国虽然现在落后于西方,但决不能以此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不是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从根本上说,是解放以前的历史造成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造成的。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6](P166-167)他指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这些特点,我国人民能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以上这些,资本主义社会永远不可能有”。[6](P167)他指出,社会主义具有发展民主政治的制度优势,“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6](P322)“民主集中制也是我们的优越性。这种制度更利于团结人民,比西方的民主好得多”。[3](P257)他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制度,收入是全体劳动人民共享”,[7](P633)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只要我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把力量统一地合理地组织起来,人数少,也可以比资本主义国家同等数量的人办更多的事,取得更大的成就”,[6](P52)“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够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3](P16)邓小平对一位美国作家说,“我相信,现在的制度如果搞得好,在某些方面加以适当改革,我们这个制度比你们那个制度做起事来要便利得多”;[7](P438)他指出,“社会主义制度总比弱肉强食、损人利己的资本主义制度好得多。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这种思想是完全错误的”。[6](P337)以上这些论述展现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制度充满自信,是全面深化改革中战胜各种困难的宝贵精神财富。
当代中国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积累的丰富经验、奠定的国力基础、形成的发展道路、开创的建设格局,为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深水区的暗礁、涉险滩的风险、啃硬骨头的艰巨、社会矛盾的复杂、资源瓶颈的困难、利益固化的藩篱、体制机制上的痼疾,为增强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带来了难解的纠结。2013年7月21至23日习近平在湖北调研期间强调:“应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向党和人民发出了新的动员令。
现实告诉我们,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除了全面深化改革没有其他的路可以选择。必须指出,当代中国面临的诸多发展问题虽然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发生的,但决不能认为是改革开放造成的。如果机械地将现实存在的收入差距扩大、腐败现象严重等等问题归结到就是因为实施了改革开放,那完全是错误的。改革开放这一招决定了中国命运,如果不实施改革开放,中国将落到什么样的境地是不难想象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发生的是新问题,问题倒逼改革,改革推动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是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党中央强调,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保证。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定力,这个定力就是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党的十八大要求全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紧密联系在一起,相辅相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完善和发展,改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过程中全面深化,“三个自信”缺一不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9]“三个自信”的逻辑关系建立在道路、理论、制度的内在联系之中。道路是方向,理论是指导,制度是支撑,“对一个国家而言,道路选择和理论创新,都要靠制度来保障;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也必然体现为制度自信”。[10]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确立于历史,来自于现实,更要验证于将来。邓小平曾指出,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要用两代人、三代人,甚至四代人来实现这个目标”,[3](P256)这就揭示了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长期性。他还说:“我们有自己的信念,我们希望永远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正在用这样的信念教育我们的后代。”[7](P567)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改革开放迈上了新的征程,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留给我们的思想财富,是党领导人民攻坚克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