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国家制度软实力重在厉行法治(3)

构建国家制度软实力重在厉行法治(3)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一定程度上恰恰需要跳出单纯的法学视野来看问题,在更为具体的制度安排上下功夫。法治的灵魂不在于制定法律,而是如何通过制度设计让法律得以运行。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现阶段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状况是,法律体系已经总体形成,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党政领导机关和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权力不受约束,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这是主要矛盾。由此可见,我国目前依法治国的短板主要不在于立法,而在于如何执法和司法,切实厉行法治,这才是构建国家制度软实力的关键。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种文明社会的存在,必然都有其物质基础、精神价值和制度形态。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文明的重要象征。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不断提升国家制度软实力,为中华文明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这也应当成为“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这是因为,一个国家的梦想,说到底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其中既蕴含了这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也外化和固化为其制度属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本在于弘扬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汇聚起推动我国改革和发展的正能量,这就是中国软实力最生动的表现。而这一切,同样也需要与我国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基于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体系一脉相承。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但是,我们也必须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软实力的基础,必然需要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制度条件作保证,也就是说,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制度作保障。唯有如此,才能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让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不可破。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促进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提升国家的制度软实力,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有牢固的制度基础,才能内化为国民信仰和实践理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标志着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继往开来和发扬光大,就其世界意义而言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做出突出而显著的贡献。一个世界大国对人类的最重要的贡献,就是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不仅具有强大的硬实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具有强大的软实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键是要释放出中国的法治力量,铸就法治中国梦,从根本上增强我国的制度软实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罗山县人大常委会)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