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严格高效普及净化
许安结
半个多世纪前,瑞士水生态环境建设也曾走过弯路。水利用的飞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当时,瑞士的湖水普遍遭到来自工业和生活的污染,污水收集率仅为20%,水质环境持续恶化。
日内瓦湖是欧洲中部地区最大的饮用水蓄水池。上世纪60年代,日内瓦湖水体出现污染,家庭污水和工业废水不经处理就被直接排入湖中。此外,周边农林业大量使用农药,对地下水也形成严重污染,到70年代中期,湖中鱼虾近乎绝迹,成为“死湖”。巴塞尔市的水源来自莱茵河,在上世纪中叶,生活废水、高毒性废弃物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则导致莱茵河污染达到历史上最严重的程度。苏黎世市的露天和封闭河道曾经常被滥用于转移工业区和住宅区污水。直至当污染的后果明显到眼可见、鼻可嗅的程度:河道散发恶臭,湖泊不再吸引人们游泳,动植物渐渐消失,洪水在频次和强度上激增……人们才意识到,苏黎世水治理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此后,知错即改的瑞士人开始着手治理水污染。严峻的形势使瑞士政府部门、私营企业和民间团体不得不坐下来商讨对策,并及时采取措施。
瑞士的经验表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解决水污染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将废水排入自然水域之前首先使其净化。过去几十年,瑞士投资数十亿瑞郎,建设了一项积极有效、遍及全国的污水净化工程。污水净化网遍布城市与村庄,数百个污水净化装置把下水道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滤出。目前,瑞士民用水水价中,高达三分之二是专门用来处理生活污水的。瑞士联邦环境局专家赛德勒尔说:“污水必须经过污水厂净化后才能排放出去。所以现在瑞士很多地方都把河水、湖水作为饮用水源,稍加处理便可直接饮用。”
瑞士水污染防治的另一条重要措施就是让水循环重新自然化。在近百年中被引直或被开凿成运河的河流及小溪,要重新变回河床,恢复河流的原有面积。目前,河流回归的自然工程已在瑞士各州全面展开。尽管费用高昂,但让河水重归自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保障生态平衡,预防洪水泛滥并加强水的自然净化能力。
比如埃默河,由于人工改造,其河床左右是水泥砌成的河墙,河床变得笔直,从而使得河水急速地从布格多夫市流向其他地区。由于河床的宽度被水泥河墙所固定,河水无法向两岸扩展,造成河水流速快,力量大,不仅使两岸所有的植被根本无法生存,而且放大了洪水的危害。随着拦水装置的不断增设,这又对瑞士主要鱼类——鳟鱼等的生存造成了致命打击。如今,治理后的埃默河南段已恢复了原来的河床模样。
经过近几十年严格高效的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管理,瑞士的水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天,瑞士的城市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已经百分之百做到了经处理后再排放,瑞士的湖水甚至都已经接近饮用水的标准。在瑞士,水泉、溪流、河流和湖泊是人们休养生息的理想场所。
日本:问责严厉信息公开
本报驻东京记者闫海防
日本在维护水资源安全问题上有过沉痛的教训。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合理布局,日本曾忽视了环境问题,许多重化工业企业肆意向江河湖海排放废水,不仅污染了日本的水资源,而且严重威胁居民的健康和生活安全。如九州地区的熊本县,由于当地的化肥厂直接排放含有汞的废水,使当地居民患上脑神经麻痹的怪病。从上世纪60年代起,日本各地连续发生多起水污染造成的社会事件,引起日本全国的强烈反响。
在舆论的压力下,日本政府不得不下决心解决企业排污造成的水污染问题。日本首先从立法开始,短短几年,先后通过了诸如《控制工业排水法》、《水质污染防治法》、《湖泊水质保全特别措施法》等法律,后来,日本又根据情况变化多次修改《水质污染防治法》。这样,日本主管部门和法律部门就可以依据这些法律监督和管理水资源,并调查和追究污染水质的责任方。
日本有关法律的最大意义,就是将水资源的安全和地方行政长官的责任联系到一起。相关法律和法规规定,各地行政长官是当地水资源安全的责任人,应依法对居民用水和水资源的安全进行管理和监察。因此,一旦出现水质问题,当地行政主要官员将被议会问责,还会面临舆论的强大压力,问题严重的还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在这种法律和舆论的约束下,日本任何一级行政长官对水资源和居民用水的安全达标都不敢掉以轻心,尽心尽责地管理和监察水质的安全,否则不仅自己的“乌纱帽”不保,而且可能身陷法律纠纷。
日本为确保水资源安全,防止水污染,还建立了信息公开和居民查询制度。在许多城市,主管部门都在供水系统的各个环节设立了监控系统。如东京都,从上游的水源到最终段的居民家庭管道,一共安装了10多个检测点,共有60多项检测项目,而且随时公布这些项目的检测结果。居民每天可以从东京都水道局的网站上看到有关信息。如果居民感觉自己家中的水质有问题,可以电话询问水道局,或登门查询,水道局必须给予说明,或上门检查。
为解决企业排放问题,日本政府采取了“鞭子加糖块”的政策。一方面,严厉打击非法排放的企业。大阪附近的一家化工企业,偷偷向河川中排放废水,结果被当地政府和居民联合起诉到法院,法院依法作出高额罚款,结果企业很快倒闭,企业负责人也锒铛入狱。后来,日本又对多起非法排放的企业作出严厉的处罚。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向投资建设污水处理系统的企业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还给予税率上的优惠。这些政策让企业知道,与其违法排污被罚高额罚金甚至企业倒闭,不如拿出些资金修建废水处理设施,而且还能得到政府的补贴,政策引导使日本在短时间内就杜绝了企业排放污水问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