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优化“全面小康”环境(2)

以法治优化“全面小康”环境(2)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打造优质的法治政务环境。法治水平、法治政务环境是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各级政府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积极打造优质的法治政务环境。坚持依法简政放权,制定实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切实理顺政府和市场、社会、企业之间的关系。凡是市场能够办到的都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尽可能交给社会,更好地把权力下放给基层,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依法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倾力打造廉洁、务实、高效的优质政务环境,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贵州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要重视经济建设,努力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转型发展,而且要进一步优化法治政务环境,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形成良好的法治秩序,将法治精神和要求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以法治优化社会环境

习近平同志强调,“努力建设法治中国,以更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治理,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社会,才能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最大限度地增进人民福祉。

法治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营造更加公平、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保障。法治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维护人民合法权益的“重武器”。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键。要依法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保证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把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规范公民行为的重要职能全面、充分地发挥出来。保障法律全面正确实施,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满足人民群众法治需求、化解社会矛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根本途径。要敢于直面问题、聚焦问题,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发挥法治调和鼎鼐的作用,从解决人民最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信访等问题入手,依靠法治强化制约和监督,保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顺利推进。

打造良好的法治社会环境。以法治优化社会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为此,应在“七个坚持”上做实功、见实效:坚持依法调节社会活动中的各类关系,用法律保障和维护公民及组织的合法权益;坚持依法管理社会组织,促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坚持依法做好信访维稳工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权益;坚持依法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严格执行维护社会稳定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坚持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对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生态红线不被突破;坚持依法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安全生产监管,健全防灾减灾救灾法律制度;坚持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群众守法意识、道德意识,自觉在法律和道德的规范下活动,形成社会公序良俗。

(作者为中共贵州省委书记)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