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利于国家活力。在非垄断行业,要提高其竞争力,例如电信运营商的市场目前还是在国内,还需要竞争,越是这样的竞争,越有利于民生,对国内垄断容易失去活力。像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这样的央企,如果合并之后对国内垄断,很可能推高价格,对于这样的央企,还是要保持一定的竞争,不应该合。目前石油、电力行业的合并重组几率非常小。从长期看,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化,传统产业的调整也会伴随一系列的企业重组,以争取行业活力。
是否有利于国家稳定。央企重组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工程,没有两三年是合并不起来的。眼下,对央企而言,是保增长、国资改革和反腐败三大主题的交合期。假如大规模无序地进行兼并重组,容易扰乱改革节奏。
是否有利于国资增值。判断企业兼并重组是否成功的标志,不是兼并重组工作最后是否完成,而是能否形成协同效应发挥体系性优势,是保值增值。如果追求一蹴而就,超级公司未能在短期能协同,强强联合反而会适得其反。
显然,中国企业正在迎来与全球企业接轨的重组潮,兼并、分立、剥离等各类重组动作的频率都会升高。因此央企重组潮是可期的,央企将在未来的一段时期,由内而外地革新以做大做强做优。但是,这个时期是有条件的,不是马上就来的。目前,一些股民疯狂进入央企合并概念股,有被套的危险,应予以警惕。
需要注意的是,强强联合与兼并重组是有区别的,它仅仅是企业扩张性重组中的一种现象。从方式上来看,央企兼并重组路径预计可以作如下设计:
第一条路径是“合并同类”。按业务相近、优势互补、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比较优势最大化的方向。这一层面的重组是紧紧围绕积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做大企业规模、做强企业优势。
第二条路径是采取“混合所有制”。国家将列出“负面清单”,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包括国防安全、经济安全以及信息安全等行业和关键领域,底线需要守住,发挥国有经济在其中的控制作用。除此之外的企业则逐步退出或进行重组,其路径是开放管理服务外包、开放特许经营权、开放新建项目产权、开放垄断企业存量格局等。
第三条路径是企业集团内部的纵向集结。纵向联合方式目前主要在两个层面进行:一是类似于中石油、中石化内部上市公司的整合,二是央企某个行业上下游的整合。许多大型央企在原有业务重叠、多级法人体制的低效率弊端下,又增添严重的主业重叠和关联交易,与国际资本市场规则相冲突。因此,集团内部的整合成为做强做大的必要前提。
第四条路径是合资重组和跨国并购。随着“一带一路”上升为国家战略和企业境外投资新政策的实行,国内企业的海外并购机遇和并购效率都在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重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就是要加大合资重组的力度,推动有条件的大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真正实现企业在全球配置资源。中国企业2013年进行海外并购的规模超过600亿美元,超越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海外投资国,这个势头也越来越强劲。
(作者为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