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重庆市永川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赵德明——
让宣传文化活动走进大街小巷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服务对象在基层。近年来,我区适应社会治理新要求、群众需求新变化,不断拓展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阵地,把活动开展到群众中去,用阵地汇聚民心,用活动集聚民意,努力推动镇街社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常态化。
价值引领。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镇街党(工)委书记亲任团长,机关干部全员参与,实现村(居)宣讲全覆盖。创新宣讲方式,发挥“板凳宣讲队”“小喇叭宣讲团”等500余个宣讲组织作用,走村居、跑田坎、访民情,让宣讲多样化、生活化、常态化。开展“美丽永川·清洁乡村”主题行动,评选表彰“十大感动永川人物”,评选表彰“百个最美家庭”,评选推出“千名乡贤”,开展“万名志愿者传家风”活动,形成和美家风、醇美乡风、尚美社风。深化“礼仪棠城·文明永川”活动,开展以文明接待和文明街区、文明景区、文明小区、文明校区为重点的文明创建行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搭建平台。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区已建成镇街综合文化站23个、信息共享服务点22个、农家书屋269个、乡村广播5344个、村级篮球场188个。办好松溉镇“祠堂文化节”、何埂镇“七夕节”、中山路街道“社区邻里节”、五间镇“西瓜民俗文化节”等特色文化活动,促进文化与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三峡蝶画、永川版画、烟火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品牌化。将地域文化元素纳入城镇建设规划,打造更多“村在林中、人在画中”“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美景。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乡村文艺表演、社区体育节、农民运动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让设施用起来、群众乐起来。组织文艺家、农村“土才子”定期采风,积极创作“中国梦”等主题文艺作品。
统筹资源。在宣传战线开展“素质提升年”活动,增强宣传干部政治、大局、责任三种意识,提升能说会写、活动组织等能力,让宣传干部真正有“几把刷子”。组织开展“重心下移、干部下乡”活动,区委宣传部机关干部对23个镇街实行“分片包干”,当好民情“调研员”、文化“服务员”、工作“指导员”。统筹体制内外资源,组建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民情信息、网络舆论引导、文体活动、新闻发布等6支队伍,解决“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问题,确保事有人做、事能做好。⑤
06 贵州大学党委书记 姚小泉——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青年学生精神境界
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大学理所应当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充分发挥辐射源、主阵地、示范区、生力军的作用,提升青年学生精神境界。
增强认知认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课课程特点,调整充实教学专题,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各学院和研究生培养单位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和新媒体技术以及橱窗、报刊、宣传栏等传统阵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基本内容和校训“明德至善、博学笃行”要求处处可见、人人知晓。注重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深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鼓励思政课教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设计与实施大学生经典研读以及课堂辩论赛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促进知行合一。丰富“形势与政策”课堂,以专题报告的形式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内涵,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定价值追求,自觉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需要。
增进文化育人。一方面,将核心价值观融入传统文化。学校通过举办校园传统文化活动周、“人文之光·古韵滥觞”大型传统文化艺术节和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网上竞赛系列活动,创办《贵大吟苑》诗词副刊,开办“溪山论道”、“文科论坛”“硕博论坛”学术讲座等活动,为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搭平台、拓渠道,引导大学生广泛涉猎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让核心价值观引航励志文化。学校在“校长特别嘉奖”“感动校园十大人物”“校园十佳”等评选中,积极倡导实现中国梦、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并将其作为首要考核标准,“爱国、诚信、敬业、友善”已经成为学校优秀人才的选拔共识和学生励志前行的思想灯塔。
推动自觉践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行动。一方面,学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贵州9个市(州)签订了合作协议,与170多家企业开展合作,实施了“博士科技兴村行动计划”“百名教授、博士进企业行动计划”“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一大批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另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多学科交叉优势,拓宽专业口径,在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不少课程放到田间地头、工矿企业等进行现场教学。工科类专业按“真刀真枪搞毕业设计”的要求,选题直接来源于生产和工程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