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要坚持科学方法论(2)

“一带一路”要坚持科学方法论(2)

二、点、线、面相结合

“一带一路”是点、线、面的综合体。“一带一路”建设过程要做好点、线、面相结合,做好了改革的“点”,就要把“点”串联成“线”;只有将“点”串联成“线”,协调联动,才可以突破到“面”的规模限制,才能将改革在“面”上落实好,在地区并最终到整体全面推进。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表明,以点带面是积极稳妥的改革战略。邓小平主导的广东改革、江泽民主导的浦东开放开发、胡锦涛和温家宝主导的滨海开发,都取得了巨大的改革效应。因此,“一带一路”建设仍需坚持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战略路径,实现点线面的有机互动,协调并进。

所谓“点”就是着力点、落脚点、示范点。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构想,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地方作为龙头,发挥“龙头带动”效应。目前,中央提出建设福建和新疆两个经济带核心区,就是希望以两省区为龙头,确立“综合改革试验区”,高标准规划和设计,打造地区经济增长极,打通走向链接东中西部的战略大通道,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胜利会师。对此,两省区必须拿出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勇当“一带一路”建设的“开路先锋”,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魄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敢立军令状,敢挑千斤担,为全国开好头,带好路。在这一过程中,要有一点敢于打破禁忌的勇气,要学习当年习仲勋在广东、项南在福建的锐意改革气魄,让全国人民看到那么一点精气神,看到“一带一路”建设的希望。

所谓线,就是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协作效应。“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核心就是强调经济走廊、经济带的“连线效应”,通过打通经济走廊,实现欧洲经济圈与亚洲经济圈的互联互通,塑造规模效应和协作效应。目前,中国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需要稳定的原料供应和销售市场,需要新的投资渠道。随着西方发达经济体受金融危机和复苏乏力的影响,市场需求不振,发展空间有限,已经极大制约了中国先进产能的释放空间。在此情势下,恢复传统贸易线路,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需求,中国就能团结更适应中国模式的非西方周边国家,在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开启两个新的一体化进程。复兴丝绸之路,有利于我国加快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拓展战略回旋空间,而且是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缓解产能过剩矛盾的良好选择,是党和国家促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战略选择。

有了“点”、“线”的基础,“面”上的规模效应自然水到渠成。要通过依托“一带一路”沿线中心城市的“示范”、“引导”、“服务”和“带动”效应,努力实现突破一条线、带动一大片的发展效应。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区域经济由于覆盖面广,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中坚的力量,粤港澳经济圈、上三角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经济圈等重要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我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在新的历史时期,通过“一带一路”规划建设,将国内众多区域经济圈之间的链接纽带打通,并打通中国国内经济圈和周边若干经济副中心以及欧洲、非洲、中东、亚太经济圈的联系,让其与投资、消费、出口等并驾齐驱,成为未来中国与世界经济成长最重要的动力,这将是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重大贡献。

因此,在“一带一路”总体规划指导下,其他各省区、各部门和各单位也要相互呼应,形成大众合唱。特别是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区位和要素优势,形成特色,加强协调配合,极力避免自我竞争,盲目乱干的倾向。此外,“一带一路”涉及60多个国家,各省区要放宽视野,在中央指导下,点面结合,广泛开展与沿线国家的合作,真正向世界展示协调有序的“中国范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