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实的角度分析,人的文明已经体现于或隐含于我国所有形式的文明进步当中了——这当然需要理论工作者将这种新的文明形态提炼概括出来。从学理角度分析、提出并建设人的文明,对于促进其他形式的文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人的文明是其他文明发展的根本目的,它对其他形式的文明建设起着“定向”的作用。就是说,整个文明实践或所有形式的文明实践最终都要落脚于“文明人”的培养和锻造上,偏离了这个根本的价值要求,文明必将不文明。换言之,文明实践或发展实践“也需要完全不同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人来”。而这种“完全不同的人”或“新人”,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他必须是具有高度文明的人。”第二,人的文明保障着、支撑着其他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如果没有人的文明,如人在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增加与提高,其他的文明是不可能建设好的,人的文明和其他四种形式的文明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第三,人的文明是检验其他文明建设效果的根本标准。第四,人的文明是“纲”,它对其他四种形式的文明及其建设起着统摄作用,或者说,人的文明把其他四种文明统领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整体文明”的形态。因而,我们在推进我国文明建设包括人的文明建设实践中,必须坚持整体性的理念和原则。
整体文明是一种综合性或复合性的文明形态,是我们从整体性的视角对人类文明的一种把握和认识。在内容结构上,整体文明是人的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整体文明的生成是在当今人类社会整体化演进的大背景下所出现的具有积极意义的必然趋势,它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走向和未来。
文明的发展必须具有科学性,或者说,文明也要追求科学发展,这种科学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上述几种文明形式并不是各吹各的号、各弹各的调,自行其是,而是要协同发展、整体推进,即要走整体化发展之路。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文明?做法可能很多,而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应当坚持以整体为目标的重点推进原则。社会文明的发展是整体发展,而非单一发展;是全面发展,而非片面发展。换言之,整体文明要求我们必须以整体文明观来认识并开展整体文明建设。这种整体文明观的核心,就是要坚持以整体性的思维理念来处理当今的一切文明建设或发展问题。我们对任何一种文明形式如物质文明或生态文明等的认识,都不能离开“整体文明”的视角,只有把任何一种文明形式放置到整体文明的框架内,才能获得真正准确的认识和有效的建设。例如,当前学界对生态文明的研究认识有一种不断拔高的趋向,这是一种一叶障目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形而上学化的做法。须知,如果离开了整体文明的支撑或离开了其它四种形式的文明,生态文明基本上可能不复存在。当然,整体发展并非均衡发展,不分轻重缓急西瓜芝麻一齐抓,甚而混淆主次之别,这样还是搞不好整体文明建设的。在现阶段我国的整体文明建设中,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重点还是物质文明建设。当然,这个重点绝非“单一论”、“片面论”,而是“协调论”或整体论,即要围绕着物质文明的进步,积极推进其他几种文明建设包人的文明建设。
(作者系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部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