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画依法治国蓝图 推进法治中国进程

勾画依法治国蓝图 推进法治中国进程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法治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法治中国的重要窗口、寻找中国法治问题解决答案的一把“金钥匙”。《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多次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反复强调和理论阐述,同时要求领导干部在行政决策中应当严格依法行事、保护民众的基本权利。“必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法治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法治中国的重要窗口、寻找中国法治问题解决答案的一把“金钥匙”。

扬依法治国之帆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多次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并从实现强国梦的战略高度,鲜明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委的领导下,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规范行使行政权力,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不断强化执法监督,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强调,“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并提“四个全面”,是其法治思维的彰显,扬依法治国之帆”。

依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勾画的新蓝图。这个小康社会是依法实行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法治、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小康社会。因此,我们要准确把握全面建成法治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鲜明特点,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抓住机遇,奋力拼搏,集中精力解决全面建成法治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法治型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须在依法治国的框架下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而是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总目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法治建设问题的一个里程碑式的纲领性文件。这个文件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深刻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对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做出了全面部署,全面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待。

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的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对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的再动员、再部署。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如果不能从严治党,就有亡党亡国的可能;如果不全面从严治党,就不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四个全面”以法治为“轴心”,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实行依法行政、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使得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在法治指导下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