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四个机制

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四个机制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的权威也在于执行。一项好的制度,如果不执行或者是执行不到位,就形同虚设,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制度执行上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制度执行的严肃性不足,制度的虚置、不落实以及“置换”执行等现象严重;二是以形式主义的态度落实制度,如把制度执行当作走过场,以制度落实制度等问题。

究其根源:一是制度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民主参与,造成一些领导干部敢于以言代法、以权代法、徇私枉法;二是由于制度执行的监督激励机制不健全,造成部分领导干部在制度执行方面缺乏动力和压力,对制度执行采取敷衍态度;三是由于技术保障不到位,造成干部违反和规避制度执行成本较低,可以心存侥幸地去更改制度执行;四是部分领导干部由于缺乏法治意识,为实现个人政绩甚至是个人利益,采取变通执行制度,或者规避执行制度等。因此,当前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构建制度运行的良好状态,已成为从严治党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亟待建立一套制度执行的民主机制、动力机制、技术保障机制和心理机制。

过程控制:强化制度执行的民主机制

对制度的制定、执行过程实行民主参与和跟踪监督,是增强制度执行力的重要保障。制度的过程控制主要包括明确督办责任人和建立制度执行的信息反馈系统,以及相关流程设计,保证制度落实情况的及时跟踪。

一是民主议事,如针对党内“三重一大”事项议事制度,必须实行科学的议事决策机制,扩大参与面,确立重大项目的督办责任人,对制度执行的情况跟踪并赋予其参与、评议和监督的权力。

二是民主参与,如在党内选举过程中,为保证选举的民主性,应完善选举程序以及完善投票规则,让党代表、党员和群众参与监督,真正赋予党员和党代表监督权。

三是民主监督,制度执行需要扩大监督主体和强化监督责任,如可以搭建平台,让媒体监督、社会组织监督等参与进来,保证相关制度的执行过程公开、公平和公正。另外,要做好纪委的过程监督工作,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询问和质询,确保监督的有效性。

考核激励:增强制度执行的动力机制

针对一些党员干部制度执行意识淡薄的情况,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责任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不断增强干部制度执行的动力。

建立制度执行能力培训体系,制度的执行主体的能力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执行力的高低,为此要加大对执行主体的培训,包括对制度认知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灵活执行能力等内容的培训,促使其成为“想执行”“能执行”“善执行”制度的主体。

建立健全目标考核体系,确定年度制度落实任务,根据目标任务分解责任,量化具体责任,并落实到个人,并通过建立制度执行力的测量标准和评估体系,有标准、有时限、有措施地对不执行乃至落实不到位的,给予考核不合格处理,并实行评估反馈和问责机制,严肃追究其责任。

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将制度的执行情况与干部评优、奖金发放、职务提拔相结合,防止干部在落实制度方面不作为、少作为、乱作为,督促干部尽心尽责,使他们自觉自愿、不折不扣地执行,不断增强制度执行的内动力。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