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3)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3)

五、处理好经济合作、人文交流之间的关系,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

“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是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内经济合作。同时对于加强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义。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充分发挥沿线各国比较优势。优先推进包括交通基础设施、能源通道建设、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等在内的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包括优化贸易结构,培养贸易新增长点,创新贸易方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形态,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巩固和扩大传统贸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等内容在内的经贸合作水平;大力拓展产业投资领域,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消除投资壁垒,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促进沿线国家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推动建立创业投资合作机制;深化金融领域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以人文交流为支撑,弘扬和传承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发挥孔子学院的文化合作交流平台作用,深化沿线国家间人才交流合作;加强新闻媒体对外合作,与沿线国家间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支持沿线国家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工作;加强与沿线国家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互办旅游推广周、宣传月等活动,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积极开展体育交流活动,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强化与周边国家在传染病疫情信息沟通、防治技术交流、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合作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科技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进科技人员交流,合作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政党、议会、传媒、智库、非政府组织等桥梁作用,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民意和社会基础,不断提高中国在沿线国家的政治影响力、经济合作力、形象亲和力,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

六、处理好“一带”与“一路”的关系

“一带”与“一路”各有优势,各有侧重,因此在推进过程中必须要协同发展、相互支撑,相得益彰,最终实现“两翼”齐飞。在现有基础和能力下,要明确主攻方向,突出重点战略。“一带一路”并行推进的同时,战略上要有所选择和侧重。在路线上应确定重点国家和关键项目,分类施策,采取不同合作方式。根据中国与沿线国家具体情况,应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集中力量取得突破,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七、处理好“一带一路”与区域内现有合作机制、合作平台的关系

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对接区域内现有合作机制与平台。首先要强化多边合作机制作用,发挥上海合作组织(SCO)、中国—东盟“10+1”、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亚洲合作对话(ACD)、亚信会议(CICA)、中阿合作论坛、中国—海合会战略对话、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等现有多边合作机制作用。其次应继续发挥沿线各国区域、次区域相关国际论坛、展会以及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及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阿拉伯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前海合作论坛等平台的建设性作用。第三,要继续探索建立“一带一路”多边合作机制和平台建设工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八、处理好“一带一路”与区域开发开放的关系

要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以沿边地区为前沿,以内陆重点经济区为腹地,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引领,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推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取得新进展。最终形成东西部联结、南北方贯通的国内互联互通局面,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在全国范围内大流通,更好地推进区域开发开放。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