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运用改革思维推动各项工作

自觉运用改革思维推动各项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指出:必须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拿出勇气和魄力,自觉运用改革思维谋划和推动工作,不断提高领导、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改革作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道,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动力源泉和方法路径。唯有始终坚定改革信念,不断增强改革勇气,深入把握改革规律,善于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方式引领、谋划、促进各项工作,才能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成果、新成就,加快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进程。

坚定改革信念,激发工作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解放思想是首要的,必须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并指出,在深化改革问题上,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我们改革的意识还不浓、步伐还不大、进程还不快。至今仍然有一些同志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思想保守,谨小慎微,瞻前顾后,遇到问题绕着走,面对矛盾躲着走,碰到困难往回走,仍然停留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上进,但求安稳”得过且过的心理状态中,改革的动力不足;或因循守旧,安于现状,无所作为,守着旧体制、循着旧规矩、抱着老一套不放,不想再创新优势,攀登新台阶。

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会改变甚至否定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会触及甚至颠覆一些已经成型和固化的利益格局,必须从观念突围、更新入手,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权威,也不拘于经验、固守传统。该改的一定要大刀阔斧地改,该闯的一定要义无反顾地闯,该试的一定要放开手脚去试。只有牢记使命,坚定信念,积极培育勇立潮头、引领潮流、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勇于革故鼎新,善于因时而变、随事而制、顺势而为,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激发改革意识,激活改革思维,激荡改革活力。只有振奋精神,增强自信,积极培育敢于质疑、勇于试验的精神,努力营造尊重探索、尊重创新的氛围,才能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鼓励改革、支持改革、自觉改革的良好氛围,更好地保护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推动各项工作提供不竭动力。

提振改革勇气,焕发工作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以积极主动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举措。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然而有些同志往往只看到不利的客观形势和因素,看不到有利的客观形势和因素,满眼都是困难,视阈都是荆棘,不能辨证看待优势和劣势。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艰苦卓绝的事业,固然要受各方面条件制约,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定风险。但如果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放弃主观努力,就会陷入“唯条件论”的泥坑,丧失改革的机遇和主动权;如果因害怕失败和担心风险而顾虑重重、患得患失、畏首畏尾,就会跌入消极等待的惰性心理漩涡,失去改革的信心和勇气。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只有坚决破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改革大潮之中,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才能焕发工作活力,保证全面深化改革顺利进行。改革越是向前推进,面临的情况越复杂,触及的矛盾越深,碰到的阻力越大,就越需要强化改革的主动意识和担当精神。只有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勇于涉险滩,敢于啃硬骨头,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工作活力,坚定不移地把改革进行到底。

实际上,主动性和顽强性也是改革精神的核心和要旨,是增强改革能力的恒定要素。要把改革的可能变为改革的现实,必须提升改革主体的主动进取意识和顽强拼搏精神。改革虽然面临诸多风险,仍要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虽然困难重重,仍要毫不动摇,勇往直前。唯此,才能在深化改革中创造一流工作业绩;才能变压力为动力,化动力为活力,化挑战为机遇,牢牢把握住全面深化改革的主动权。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