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拓展中国道路的科学引领(2)

“四个全面”:拓展中国道路的科学引领(2)

引领我们创造未来美好生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同志的深情告白,深刻诠释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充分彰显了中国道路、中国梦的价值追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旨归,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未来美好生活指明了方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基本着眼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多方面的指标和要求,但均着眼于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为人民幸福奠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全面小康社会就是确保人民幸福的社会,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社会。具体来说,就是到2020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全面深化改革致力于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幸福程度均有显著提升,改革发展的成果已经使人民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目前,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群体之间发展差距、收入差距仍然较大,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等一系列手段,进一步缩小发展差距和收入差距,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全面依法治国旨在有力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反映人民意愿、保障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离开法律呵护,人民权益就有被侵犯的可能;依法治国不是为了限制人民权益,而是为了借助法律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只有全面依法治国,让人民切实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才能激发人民的激情和活力,汇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全面从严治党有利于我们党更好地团结人民、造福人民。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在于加强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使我们党更好地团结人民、造福人民。我国在快速发展中积累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党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只有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进一步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机制,进一步转变党员干部作风,才能有效化解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党才能经受住“四大考验”、规避“四种危险”,不断巩固领导核心地位;才能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心中始终装着人民,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为人民办实事、谋实利,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