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充裕背景下的金融改革(3)

流动性充裕背景下的金融改革(3)

创新国际金融秩序共建形式

去年以来,“一带一路”战略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金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起着先导作用,因此,“一带一路”不仅是区域经济建设的一次创新性共建,也是对国际金融秩序的创新性共建。历史上,中国从未在国际金融领域扮演主导性的关键角色。但自去年以来,在不到一年时间里,中国先后倡导建立了金砖国家银行、丝绸之路基金和亚投行三个国际多边金融机构。这也就决定了,中国的金融改革必须在更广阔的视野和框架下运行。以前的金融改革,主要是在如何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主线上进行,在推出“一带一路”后,金融改革的命题已扩大到既要与国际惯例接轨,又要改进现行国际规则的不足之处两个层面。

以亚投行为例,既要以开放主义的态度欢迎与世界银行、亚开行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吸收其运行经验,同时,也有必要在股权和投票权设置、廉洁和透明等方面,树立更高标准,以此凸现自身的独特价值。再比如,丝路基金采取的是类似私募基金式的运行方式,能否建立起企业化、市场化、强调回报率的运作方式,决定着丝路基金的发展前景,进一步说,决定着中国以更积极态度参与国际金融秩序共建的成果。

其价值还不仅限于这一点。在亚投行、丝路基金和金砖国家银行建立的运行范式,还可以反过来弥补国内银行体系内部治理的短板,转化为金融改革的新动能。中国金融机构及其服务的企业,已经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接受国际市场从信用到内部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审视。作为中国产品的上游,金融机构有必要率先让自己的管理水平向国际标准看齐,甚至超过国际标准。如此,才能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趋势合拍。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倡导组建的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为国内的金融改革设定了新标尺。

经济下行压力和优化经济的国际空间,共同为金融改革提供着动力,调适着金融改革的内涵。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于改革的主导者和参与者来说,越能保持主动改革的态势,而不是被动改革,就越能把握金融改革的方向,将近期诉求和远期诉求融合起来,防止改革走偏。可喜的是,从近期货币政策调整的手法和相关领域的改革部署看,金融改革并没有停滞,而是在持续推进。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从利率市场化走完最后一公里,到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都已近在眼前。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