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社会治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治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既有国际的也有国内的,在社会生活全球化和信息传播网络化的情况下,国际国内面临的问题也相互影响和交织在一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流动加快,管理好巨大流动人口任务繁重。多数城市的农村进城的流动人口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体系,在户籍、就业、住房、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面临很多困难。进城流动人口多数聚居在城乡结合部和地下建筑,多数城市还是按照过去城市人口配备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也没有根据新的人口布局进行调整,往往造成流动人口聚居的城乡结合部的管理力量非常薄弱。管理好规模巨大的流动人口,涉及社会治理体制的方方面面,任务十分繁重。

城镇化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引发的矛盾冲突持续增多。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人口城镇化又落后于土地城镇化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土地增值成为地方经济重要推动力和政府可支配财政收入重要来源的刺激下,新一轮“土地置换”形成热潮,大规模圈占农地和强行拆迁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增多,由此引发的恶性事件、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不利影响。据统计,2006—2008年,在国家要求耕地占补平衡的情况下,全国耕地实际净减少12480万亩,年均减少近4200万亩,远高于“十五”期间年均减少2260万亩的水平。如何在人口城镇化和土地非农化的过程中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防止和杜绝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件发生,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变化,非公有制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关系紧张问题突出。我国初级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增劳动力数量在逐年下降,预计到“十三五”期间将会转变为负增长。与此同时,虽然理论上农村还有两亿多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但由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严重,农村老年劳动力与初级非农劳动力市场上的青年劳动力需求难以匹配,致使2004年以来间断出现的“招工难”问题常态化和加剧。在此背景下,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进入快速上升阶段,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也明显增强,不愿再返回农村生活和难以在城市留下成为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困境。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原材料价格的提升和人民币的升值,都在压缩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和影响企业主的利益。在此背景下,当前非公有制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关系紧张问题非常突出,劳动关系冲突显化。因此,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协调好劳动关系,把劳动关系冲突纳入法制轨道加以规范、调解和处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赵思齐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