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个全面”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治国理政需要有大视野、大思路、大战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处在重要的历史节点上,如果没有一个大的思路、大的战略部署,那是不行的。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拥有一个科学的治国理政的大思路至关重要。可以说,思路错了,就会把国家领错方向;思路有毛病,就会产生很多消极的影响;而思路正确,则能把国家引向兴旺发达的未来。
大家知道,我们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前30年和后30年是统一的整体,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艰难过程。但是大家看看,改革开放之前,我们以阶级斗争为纲。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而出现了这30多年的迅速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指导思想非常重要。
我们已经有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但是,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存在不少拦路虎,比如,地区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比较大,资源环境压力大等,这些都要求我们要转方式、调结构、重质量、实行中高速的发展速度。我们过去采取的粗放式的、不计代价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了。现在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要通过转型、升级、调结构,使整个经济质量得到大的提升。所以我们主动作为,把GDP 增长速度控制在合理区间。大家知道,调整速度是很困难的,作为一个国家,主动调低、放慢GDP 增长速度,为整个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留出余地,这是难能可贵的,这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伟大的历史转折,使改革开放的潮流蓬勃兴起,使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国社会主义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1992年,在“中国向何处去”的关键时刻,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又为我们打开了广阔的空间。所有这些,都是关键时刻的关键抉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据《邓小平年谱》记载:1993年9月16日,邓小平同志与弟弟邓垦谈话时指出:“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确实是这样,处在十字路口,各种思想纷繁复杂,各种思潮纷繁复杂,归结起来,实际上就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中国向何处去?从十八大到现在,一共两年多的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这些讲话从不同的高度、不同的角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执政、如何治国、如何引领国家走向未来的问题。因此,这些讲话逐步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治国理政的谋划思路、理念和蓝图。这些讲话也具有习近平总书记个人独特的风格和特征。
可以说,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逐步展示和规定了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路径。十八大以来两年多的时间,已经使我们党和国家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炼出了“四个全面”,并且亲自把它定位为战略布局,充分说明了“四个全面”的重要意义。这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建设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战略引领,对于指导我们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的同志,尤其是在基层工作的同志,总觉得理论比较虚、比较空,离自己比较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你会逐步地发现,我们做任何工作都需要有理念,有指导,有方向。如果不学习理论、不能够很好地领会中央的精神、市委的精神,包括我们区委的精神,你可能就会在日常工作中心中无数。只能是领导说一说,自己动一动,缺乏自己总体的考虑。
(三)要充分认识全面从严治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习总书记强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目标是什么?它包括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一系列要求。主要指标就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要翻一番,在此基础上,还要在建国一百年的时候,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什么叫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国家是有指标的,有经济指标、有文化指标、有社会指标、有公民教育程度和文明素质指标。我们再看看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大规定的目标,包含着发展目标和改革目标两个方面。从逻辑关系上来说,如果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在重要领域的改革。习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如果不能够深化改革,这“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根本不可能实现,因为我们现在的体制机制都是需要改革、需要与时俱进的。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所以,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改革,因为只有改革,才会使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一直充满活力。
再看看全面依法治国。习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内容,是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夯实我们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法治基础。同时,依法治国也保证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这是一个互动的、紧密联系的逻辑关系。
全面从严治党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来具体看一看。
1.党的地位和面临的挑战决定了必须全面从严治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
大家想想,如果1名共产党员能够带动15名群众的话,那我们整个社会的正能量,整个社会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我们互联网协会建立了党委之后,在百度、新浪、搜狐都有党的工作站,党组织的联系度和覆盖面也在逐步到位。但是,能不能真正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需要很好地考虑。习总书记讲,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是说,我们要防微杜渐,治于未乱,我们要下先手棋,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