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及其伦理旨归(4)

论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及其伦理旨归(4)

四、劳动辩证法的伦理旨归

劳动辩证法存在的基础和依据是广大社会成员的劳动实践,它是劳动者在实践中认识和改造世界和自身的方法。劳动辩证法的主体是劳动者,其客体既是客观世界,也是人自身。主客体的对立统一是劳动辩证法的核心观点。“主客体的关系,是矛盾得以形成的基础,也矛盾的基本内容”[3]508。

劳动辩证法的目的是为了人的自我实现,所以劳动辩证法是人本主义的,劳动辩证法与资产阶级的人本主义不同,它不是抽象的人本主义,它关心的主要对象是广大劳动者,其根本追求是劳动者的解放和自我实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以劳动者为核心,相对于以资为本的资本主义而言,可以称为劳动本位主义或者简称劳本主义。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以资本为核心,以资为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将对物质财富的占有作为人自我实现的根本,促进了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将人性异化,将人性中丑恶的本性释放出来并极度张扬,人的私欲和物欲膨胀,资本主义必然是一个个人物欲横流的社会,这也就注定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被压抑、受奴役,劳动者畸形发展。

在以劳动为本位的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者被解放,劳动不再是奴役劳动者的方式,而是劳动者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方式,劳动者和劳动得到最充分的尊重。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劳动神圣、劳动者神圣。劳动者不再受压迫、受剥削、受奴役,劳动者的利益得到社会的充分尊重和保障。

五、结语

马克思哲学是一个以劳动为核心的哲学体系,这个体系由劳动本体论、劳动辩证法、劳动历史观以及劳动人道主义构成。宫敬才教授在《马克思向未来社会过渡的三种图式论纲》中说:“马克思不得不一再宣示自己‘合乎人类本性’的价值立场。……我们把这一价值立场统称为劳动人道主义。这种人道主义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劳动哲学本体论和劳动者主权论有本质和必然的联系。”[7]劳动本体论、劳动辩证法、劳动历史观以及劳动人道主义彼此有本质和必然的联系。劳动本体论是劳动辩证法、劳动历史观以及劳动人道主义的世界观,劳动辩证法是劳动本体论、劳动历史观以及劳动人道主义的方法论,劳动本体论和劳动辩证法是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历史问题研究发明的,而劳动人道主义是劳动本体论、劳动辩证法、劳动历史观的价值目的。总之,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建立劳动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为劳动者创造自由、全面发展的环境是劳动辩证法的根本伦理旨归!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