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推动欧亚互联互通建设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市场可以进一步延伸到欧亚大市场,甚至还可能连到非洲。欧洲经济尚未完全走出欧债危机的影响,又遭受乌克兰危机的打击,欧央行不得不推出欧版量化宽松政策,导致欧元不断贬值。为提振欧洲经济,提升欧洲经济竞争力,欧委会提出3510亿欧元的战略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容克计划,完全可以和“一带一路”对接,推动欧亚互联互通建设,帮助欧洲经济复苏。怎么对接?一个是在新的全球化时代里面树立各自的比较优势,中国以前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便宜等等,我觉得中国的比较优势现在更集中在所谓的基础设施方面,如人力、物力、财力都有比较优势的,以高铁为代表,其他国家人力、财力、物力同时具备比较优势的还不多见。国内产能过剩的问题必须靠“走出去”来解决。当然我们的走出去都有后发优势,因为是后面发展起来的所以都是最先进的,这是客观规律造成的,中国的基础设施很多方面是最先进的,各方面都是最新的。我们说欧洲有“先发劣势”,工业化最早,但反过来讲一些基础设施落后了,需要改造,改造又缺少资金,欧债危机后也缺少中国这样的成熟技术和经验,比如中国在建核电站是最多的,这方面中国有非常大的优势。高铁高速公路更不用说了,实际上互联互通不仅是道路上的通。
比如刚才讲天然气管道,这次中俄合作里面上游下游都是中国来建设,中国搞基础建设绝对是世界上最有水平、有最成熟的经验。国家电网在欧洲的投资现在已经非常大了,而且国家电网制定的标准是世界性的标准。还有其他的像互联网等各种各样的网,能源管道、交通管道各种各样都联在一起,这就使得欧亚大市场在初步形成。
而欧洲大家知道,欧洲一体化、地区一体化是最先发展,也是发展最快、最成熟的,欧洲一体化从四大流通开始,劳动力、资本、人员都要流通起来,最后货币。但是欧洲一体化毕竟是发生在欧洲大陆,在金融危机以后有一个说法,欧洲再不好好奋起直追的话,会成为欧亚大陆无足轻重的半岛,所以尽管实现了所谓的四大通,毕竟这个市场太小,欧盟5亿人口,中国一家14亿人口,中国网民数量都比欧洲的人口数量要多。
“一带一路”的生命力在哪里?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世界对公共产品的日益增长需要和落后的以美国霸权为核心的战后国际体系供给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中国的最大优势是什么?就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互联互通。中国一方面具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另一方面是中国具有相当的技术能力,比如高铁技术、核电技术等。当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各不相同、所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现实利益与矛盾盘综错杂,加上某些地区持续动荡的地缘政治局势,都预示着“一带一路”并非坦途,这需要各国政治家与人民的智慧与勇气。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