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上班时间打牌,输的何止是作风
身为一校之长,校长要综理全校的校务,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校务。这样身兼重任的领导,竟然在上班时间进娱乐场所打牌,赢的是牌技,输的却不只是作风。
被作风办暗访发现的校长打牌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庸官懒官仍然“低调”地存在着。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纳入治理庸官懒政内容,传递出党和政府重拳治懒治庸的强烈信号。“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精神面貌要有新状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广大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为人民谋发展增福祉作为最大责任,始终把现代化建设使命扛在肩上,始终把群众冷暖忧乐放在心头。
虽然校长不是窗口服务的公职人员,但因校长身份的特殊,职责的重要,他更不能如此任性的“利用”上班时间。况且,“立足岗位,恪尽职守”是每一个工作人员应该遵守的职责,校长也不例外。责任的考验,往往不涉及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多是默默无闻的奉献。可以说,在工作中不起眼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承担着国家和人民的信任,针对校长来说,他的肩上更承担了家长的托付和学生的明天,娱乐场所打牌怎能就让校长把责任和托付轻易“卸下”?
校长作为一个学校的引导者和引路者,莫因一时疏忽,忘记了作风建设的重要,更忘记了作为校长的重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于校长上班打牌事件我们决不能止于免职,背后暴露的教育者缺乏自我约束,以及监管是否处于缺失的状态等都向相关部门提出了质疑,究竟该如何管好教育者,如何管好领导干部,仍需发挥执政智慧。
上班时间打牌,不能只是“头疼医头”
听到这一消息,不禁让人们想起这样一句古话,“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面对家长以及社会大众对教师行业的广泛关注,教学质量仿佛不再视为教育的一切,反而是对师德的培养以及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在如今的教师队伍建设当中,逐渐显示出了越来越高的地位。
校长、教师因为在上班时间进入娱乐场所打牌而受到处分,但是,联系到前一段时间教师体罚学生、殴打学生乃至猥亵学生等恶性事件,提醒我们,不能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了。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不得不反思,之所以有损教师形象的事件屡禁不止,是不是归咎于我们的教师队伍管理相关政策,特别是有关师德方面的细则,还不够完善?而教育部门这一方面的改进,似乎也成了社会大众的广泛期待。我们有必要在广泛征求民众,特别是学生家长群体的意见之后,出台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师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法规以及相关细则,来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及道德水平的提升。
另外,先抛去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的问题,堂堂一校之长,竟然在上班时间公然进入娱乐场所打牌,这是不是反映了在当前的教师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执行漏洞呢?很显然,答案是肯定的。即便是不太完善的管理规定,若加强执行力度,违规的行为也自然会有所减少甚至杜绝。而且,这也可以从反方向说明,只要平时的管理工作能够做到位,自然会培养起教师们强烈的自律意识。
最后,我们的社会还需要更多的“最美教师”来改善教师在公众中的形象,并且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对于那些富有责任心的教师典型,我们一定要利用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让更多的教师认识到师德的真正内涵,从而带动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套完善的教师管理法规,一个恰到好处的执行力度,一场关于师德的广泛宣传,势必会带来教师行业的美丽春天。
【启示与思考】
众所周知,上班期间玩牌历来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能触及的底线,然而,作为“传到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却聚众外出打牌的行为不仅将教育事业等同于儿戏,更损害了教育工作者在人民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然而,造成这种情况屡有发生的原因还在于对教育系统,特别是成人教育、函授教育的缺乏监管。在监管近似真空的状态下,少数人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得过且过,过着“中午围着酒桌转、下午围着牌桌转”的寄生式生活,试问,这样的老师能教出什么样的“学生”?他们的学生是否也会向老师一样,工作期间“专注”于牌桌上的较量,而忽略自己的本职工作?
“多名校长老师上班打牌”虽然告一段落,但严查干部作风建设不能停止。对于工作期间打牌的校长,我们不能以简单的“直接参与者撤职”了事,而应该严肃追究,一查到底。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清除教师队伍的害群之马,绝不能让“一粒老鼠屎毁了整锅粥”。因此,必须将监管贯穿于始终,提升全体教师队伍的自律能力,才能教师队伍的绝对纯洁,才能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才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