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驱动和低碳环保的理念下强化城市产业支撑体系
要根据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壮大先进制造业和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要求,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发展,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制造业密集区域集聚;适应居民消费需求多样化,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水平,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推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与此同时,未来中国城市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低碳文明、生态文明、绿色文明理念,提高清洁生产技术、能效的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新能源的研发技术以及碳中和技术,依靠低碳技术发展城市产业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
构建促进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提升的长效机制
从近十年来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暴露的主要问题来看,完善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提升的长效机制应重点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为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要逐步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城镇化发展评价体系,完善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对不同主体功能区实行差别化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考核等政策;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二为土地使用制度。探索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实行增量供给与存量挖潜相结合的供地、用地政策,提高城镇建设使用存量用地比例;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其三为资金保障机制。要加快财税体制和投融资机制改革,创新金融服务,放开市场准入,逐步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加快推进房地产税、土地税、资源税、环境税,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健全城市财税体系,一方面可以解决城市建设资金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发挥财税制度在资源和环境保护中的杠杆作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