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发展新机会窗口已开启(3)

中国城市发展新机会窗口已开启(3)

在正确认识城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城镇化的推进必须逐步突破单纯强调经济利益和规模化发展的狭隘理念,摒弃经济利益与政治升迁至上的短视、功利观念,坚决杜绝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过程中以过度重视规模扩张和外延拓展而忽视城市民生建设、环境建设及人文建设为主要特征的“大跃进”现象,与注重质量型、效率型及可持续型城镇化推进的发展思路相契合。

为此,重点应从顶层设计与国家战略层面,明确城镇化质量导向,将居民福祉置于优先地位,以不断健全城市功能和社会管理为承接点,形成以改善城镇化质量与提升城镇化效率为核心的发展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城市的社会服务功能、公共服务职能以及社会管理能力,妥善解决城乡之间、城与城之间转移人口的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问题,向转移人口提供高品质、高质量的教育条件、发展条件以及社会条件,让全体人民充分参与城市经济发展,充分分享城市发展的成果,进而促使新型城镇化目标的实现。

在突破要素流动障碍的基础上实现关键领域制度创新

当前,中国要素流动的障碍主要体现在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要突破这种流转障碍应以推进区域一体化、城乡一体化为突破口,实现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有效对接。从此意义上讲,中国的户籍制度改革不仅要在中小城市层面有效展开和灵活推进,而且要重视外来人口最为集中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有必要按照人口城乡迁移的现实趋势有重点的在户籍政策上选择“居住证制度”、“积分入户”等多样化的户籍政策逐步弱化大城市的户籍限制,把福利制度与户籍身份相剥离,促进符合条件的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在土地制度方面,要着重培育公平、公正及公开的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和次级市场,通过赋予农民交易使用权,完善农村的土地产权,激活农民土地资产,推进土地资产股权化、农民股东化、权益民主化,着重培育公正、公开及公平的农村土地产权流转的有形市场,使土地可抵押或买卖,积极促进土地产权流转,并建立严格的土地产权保障制度,有效维护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

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优化城市空间体系

大力支持和不断加快城市有形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无形服务网络建设,逐步完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道、运输管道、电力输送、网络、排水管网体系及通讯干线所构成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缩短不同城市间的通勤距离,使城市群内部及各大城市群之间资源与信息流实现共建共享。从城市空间体系的构建来看,中国未来将形成由城市带、城市群、巨型城市、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居民点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在一个比较合理的城市体系中,大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及高科技产业,尤其是知识密集程度较高的行业,而中小城市则承担大城市衍生出的配套产业,如相关制造业,中小城市还具有连接大城市、城郊及农村的功能。未来一段时间,同城化、集群化、网络化将是城市空间体系建设之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空间体系的重构中将会发挥巨大基础作用和导向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在高铁时代来临的背景下有进一步边缘化的隐忧,交通基础设施和区位条件成为其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质量提升的桎梏,故其必须把加快包括高速铁路和机场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吸引区外和国外资金投资,进而快速融入中国城市空间体系的首要任务。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