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必须正确处理吸收西方文化积极成果与抵制“西化”、“分化”的关系
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都需要吸收外来文化。没有吸收和借鉴,就谈不上积累和创新,发展和完善就失去了基础。社会主义要实现对资本主义的全面超越,就必须站在人类已有文明成果的基础之上。
所谓“西化”,就是在思想文化上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取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经济上用资本主义私有制取代社会主义公有制,进而企图在政治上用西方的多党制和议会制取代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所谓“分化”,就是利用一切手段和各种机会,腐蚀我们队伍的意志薄弱者,培育国家上层领导人和知识分子中的“持不同政见者”,分化瓦解党的队伍,企图分裂我们的党、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国家,使我国重新陷入旧中国那种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状态。西方非常重视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把这种所谓“软实力”作为“西化”、“分化”中国的重要手段。当前,西方思潮对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十分明显。在我国一些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存在着照搬西方国家的体系、观点和方法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不是学术上的偏向,而是公开排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近年来,国内出现的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以及借“普世价值”推行西方经济政治制度等思潮,就是西方意识形态浸染的结果。美国推行文化霸权,企图以美国文化主宰世界,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改造世界,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总之,吸收西方文化成果要有选择,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能盲目无选择地照搬、照抄。只有这样,才能在吸收西方文化积极成果的同时,防止西方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
四、必须正确处理“解放思想”与“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解放思想就是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按照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办事,本质是提高干部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水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新时期党的基本政治原则,被写入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是立国之本。
坚持解放思想,我们才有可能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时,也正是由于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立国之本,思想解放才可能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才能有效地抵制和克服各种腐朽思想的干扰,才不至于“改旗易帜”,才可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成就,就是因为始终将两者结合起来,而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由改革变为“改向”,其失败的原因则是它们在改革中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这些基本原则。当前,在国内也有一部分人打着“解放思想”的幌子,鼓吹违背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观点及思潮,对此我们要保持应有的警惕。
五、必须正确处理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扬弃的关系
习近平同志特别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他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和精神家园,要坚持继承下去。人们所热议的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实质上是指传统伦理或精神文化在今天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社会的作用,突出表现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可诠释、印证和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其所倡导的价值追求、道德精神等,对于匡正社会风气和教化民众有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以扬弃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有鉴别”就不是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的态度,不是历史虚无主义或文化保守主义的态度;“有扬弃”是在经过分析鉴别的基础上,坚决剔除其过时落后的糟粕,积极继承吸收其合理优秀的成分。扬弃的实质,就是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化,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