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的人才工作新思路

经济新常态下的人才工作新思路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换挡,发展动能由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很重要的一招是抓好人才工作,依靠人才红利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经济向中高水平迈进。

把握人才双向流动规律和特点,加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正从人才流失国逐渐向世界人才回流接纳国转变,但尖端人才的回流率仍然不高。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仍是制约我国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要抓住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依然低迷提供的引才良机,积极适应“人才双向流动”特点和规律,主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要强化需求导向,把握引才重点,突出“高精尖缺”,将引才重点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下一代产业重点,吸引战略科学家、世界级科技大师。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可适当放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领域,逐步开放一些重要岗位。可借鉴加拿大“首席科学家计划”的做法,设立“首席科学家”制度,除涉及主权安全和国家机密等领域外,允许国家重点创新领域、重大创新项目和重点实验室聘请国外优秀人才担任项目的首席科学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面向全球招聘优秀人才担任领导职务。要更加重视引进企业家,尤其是能较好融合创业和创新的战略企业家,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与产业升级的联动发展。

服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本土人才国际化。目前,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不可持续,从商品输出扩大到资本、技术输出是必然规律,资本和技术大规模走出去将成为新常态。“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宏伟构想,有利于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实现共享机遇、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中国企业在“走出去”中,最缺的就是人才。是否具备足够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直接决定了资本和技术“出海”的成败。加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人才诚为当务之急。要加快推进本土人才的国际化,使其能够在我国资本和技术大规模走出去的过程中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积极发挥东西文化交融互补的协同效应,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要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吸引更多留学生来华学习,提高我国的软实力,特别是要围绕“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人才交流与往来。引进海外人才,不仅仅是引进“人”本身,更重要的是推动知识的交流、规则的对接和思维方式的互通。

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转变引才工作模式。从10%左右的经济高速增长,换挡为7%-8%的中高速增长,意味着财政总盘子涨幅收窄,决定了人才投入需要过好“紧日子”,需要从粗放式、注重“量”的投入转变到集约式、注重“质”的成效上来。经济增速回调,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尊重市场来平衡化解。与宏观调控从“强刺激”转向“微刺激”相协调,今后的引才工作不能再依靠“大手笔”奖励方式,要转变政府职能,将重点转向谋布局、管规划、出政策、抓监管,发挥催化剂作用,引导、支持和鼓励用人单位充分发挥引才的主体作用,以普惠性政策保障引进人才的各项权益。政府要从具体的项目管理和审批中自我解脱出来,更多地发挥用人单位和专业机构的作用,政府重点做好宏观政策调控和监管。要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科技、人才等政策组合,将短期刺激与建立长期激励结合起来,更多地在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方面下功夫;要注重法治和规则建设,全面梳理整合现行各类引才政策,坚持立法先行的原则,加快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推动引才工作有法可依,尤其是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让创新人才不为盗版侵权所扰,充分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作者单位: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