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带一路”的历史超越与传承

论“一带一路”的历史超越与传承

“一带一路”是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必然逻辑,也是文明复兴的必然趋势,还是包容性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标志着中国从参与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态势转变。“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伟大倡议和国际合作公共产品,既超越古代,又超越近代,通过“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①

由于“一带一路”倡议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因此和古丝路具有相似之处;另一方面,由于“一带一路”政策出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质,因此得以在“空间”和“性质”两大方面,超越了传统丝绸之路的内涵,在创造性继承的基础之上得以继续发扬光大,为沿线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的深远历史传承

古代丝绸之路在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民族稳定三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当今“一带一路”的建设,也同样会发挥古丝绸之路这三大独特作用,以负责任的风范与真诚包容的大国态度同世界分享自身发展红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到的,这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模式更加广阔,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放眼古今丝绸之路,两者同为“亲善之路”“繁荣之路”“交流之路”。

“亲善之路”指的是当今“一带一路”建设立足于古丝绸之路对民族稳定、和谐共处的贡献,在和平发展成为日益重要主题的当下,将“一带一路”打造成一条福泽各国民众的发展之路,促进沿线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与和睦共处。目前,伴随着中国的崛起,西方世界影响下产生的“中国威胁论”使得世界各国对中国崛起心存疑虑,将中国的强大看作对世界现存政治秩序的威胁。而这条“亲善之路”充分表明:我国坚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不谋求世界霸权,在国力强大的今天,将“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地结合,同世界分享自身发展红利,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之上,同各国平等发展,互利共赢。

“繁荣之路”是指当今“一带一路”建设同古代丝绸之路联系东西方贸易,创造大量社会财富一样,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能够在经贸交流的过程中推动东西方两大市场的繁荣,为沿线国家提供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潜力。从“一带一路”的议程设置来看,伴随着一系列自贸区(如中日韩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以及各类经济走廊(如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升级,这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合理分工,减小各国相互间的贸易壁垒,便利各国进出口运营以及经贸投资,从而建立起高效运行的“财富流通网”、“物资运输网”与“货币交换网”。

“交流之路”是指当今的“一带一路”同古代丝绸之路一样,不仅仅是一条经贸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交流、民众交往之路。伴随着各国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文化交流也同样会大放异彩。“一带一路”涵盖30亿人口,在建设的过程中,如能发扬传统“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推动沿线各国民众之间的交流,不仅能够推动“民心相通”的早日实现,增强各国民众对政策的支持和拥戴,而且能够极大地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在文化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实现物质同精神的双重结合,从经济和人文两个层面真正实现“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

“一带一路”的建设要在继承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立足发展大局,在继承传统“亲善”“繁荣”“交流”之路基础上,打造互尊互信之路、合作共赢之路、文明互鉴之路。需要注意的是,“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难以一蹴而就,作为一项宏观政策,应该立足长远,从长期收益看待政策有效性。目前,应不断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安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审慎地处理各类问题,而非冒进地追求短期效益,舍重就轻。

责任编辑:覃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